潮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兼學發處副處長、腫瘤微環境暨免疫治療實驗室主持人
李岳倫
今年2022年,衛福部公布癌症已連續40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的首位。許多人仍處於對癌症的恐懼中,一旦得醫生宣告,常不知所措、怨天尤人,為什麼是我?其實癌症並不一定是絕症,尤其近幾年來免疫治療出現之後,讓癌症成為一種「可控制之慢性病」,變為可能。
而且衛福部健保署也已同意第一代免疫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及同意開放特定癌症病人自體免疫細胞療法,宣示進入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時代。如果人類社會因大數據、人工智慧正在進行各領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那麼與癌症的博弈也因免疫治療正在進行顛覆觀念的醫療革命!
傳統療法無擺脫癌症威脅? 控制癌症比消滅癌症更重要?
在談免疫治療之前,我們先來端視癌症特點與目前如何治療癌症。癌症,是人類至今仍無法打敗的疾病之一,最大特點是,癌症是源自我們自己身體內,而非外來微生物或病毒。癌症治療從一開始的斷尾求生,利用手術方式將腫瘤移除、接著用無專一性的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到現在的標靶藥物等等,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能夠「消滅」這個由「自己」變來的敵人。
然而,直至今日,癌症還無法完全根除,並沒有銷聲匿跡;患者在治療後往往發展出抗藥性,再度復發及轉移,變得更加兇猛。因此,以「控制癌症」的策略,可能要比「消滅癌症」來得更有效。或許要將「自己」完全消滅是不太可能,那麼學習與自己和平共存,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什麼是「癌症免疫療法」? 不只是增強T細胞而已?
廣義的免疫療法,凡是能增加自體免疫機能的方法都算,如正確作息飲食、心情樂觀愉快、適度運動、保健食品等。狹義的免疫療法,主要包含免疫檢查點抑制劑、T細胞輸入療法(adoptive cell therapy, ACT)、癌症疫苗、溶瘤病毒治療等等。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成功來自20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2014年台灣的唐獎之生技醫藥獎的艾利森 (James Allison) 和本庶佑 (Tasuku Honj) 博士,他們分別發現T細胞表面的2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因子: CTLA-4 和PD-1,然後研發抑制劑來重新活化免疫反應;T細胞輸入療法有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ells, CAR-T) ,誘發內源性抗腫瘤能力。簡單說,健康人需要免疫力預防癌症發生;對於癌症患者,必須重啟被癌症細胞抑制的免疫力!
人類與病毒間戰爭從不間斷! 專家揭免疫細胞作用與功能
人類與病毒細菌的戰爭,自古以來就不曾間斷過。想要瞭解疫苗與病毒的攻防戰,就必須先瞭解免疫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人體的免疫系統有如身體內駐守的軍隊,可分為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也稱為反應性免疫),是一個複雜且受到精緻調控的防衛系統;所有的免疫細胞更是各司其職,為的就是消滅敵人。
最常談論到的免疫細胞有: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細胞與B細胞等。在引發T細胞反應上,樹突細胞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它是一種專業的「抗原呈獻細胞」,當樹突細胞捕獲入侵抗原、吞噬並分解成小片段後,會呈獻給殺手T細胞與輔助T細胞,啟動T細胞反應。
新冠促進mRNA技術進步 意外帶動癌症免疫治療發展?
癌症免疫療法中的T細胞輸入療法,就是根據加強T細胞功能的方法。廣義來說,疫苗也是一種免疫療法。癌症疫苗可分為「預防性」與「治療性」,預防性癌症疫苗,如用在人類乳突病毒(HPV)、B/C型肝炎病毒所造成的子宮頸癌、肝癌;而治療性就是找出癌症的「基因突變特點」,以設計疫苗、對抗癌症。
近兩年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讓mRNA技術疫苗成為一個顛覆當前的新技術平台。這讓癌症疫苗現正以「重新崛起」之勢,涵蓋癌症免疫治療領域,mRNA癌症疫苗同樣是利用「新抗原(neoantigen)」,用來誘發人體的免疫反應。因此只要瞭解「新抗原」,就可根據此序列資訊,合成出一段 mRNA,然後送入人體製造出新抗原。
免疫療法前景光明? 專家:並非是救命萬靈丹!
癌症免疫療法雖未來前景看好,但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比如,檢查點抑制劑大約只有二至三成的病人有效,而CAR-T細胞療法費用動輒要上千萬台幣,再加上具有致死的副作用,如細胞素風暴、心臟毒性等。重點是,免疫治療最困難的地方,就是癌細胞源自我們自己的組織,免疫系統常視為自己人;更不用說,癌細胞還會改造周圍「腫瘤微環境」,來蒙騙、躲避或抑制免疫系統的辨識及追殺。
不利的腫瘤微環境就像是一層鐵布衫金鐘罩保護著,裡面的酸性、慢性發炎環境,再加上免疫細胞被抑制,使得藥物只能作用在外圍的癌細胞,有如隔靴搔癢,降低治療效果。那麼如何才能讓免疫療法達到沿途殺敵,直搗黃龍,治療腫瘤?只有全盤了解所處的腫瘤微環境,愈了解癌症到底是如何躲過免疫系統,愈有機會預防與控制癌症。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而身體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癌症!直到今日,將癌症完全去除或許還是不可能的任務,期待未來能接受新觀念以個人化免疫治療來控制癌症,而不是消滅癌症。在個人化醫療趨勢下,大數據輔助基因與免疫標記將快速進展,以後可能出現癌症分類4.0:即部位+病理+基因突變+免疫評分,達到個人化免疫療法,減少副作用。
也許有一天,我們在面對癌症時,也能像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透過藥物控制、「與癌症共存」,繼續維持有品質的生活,或許這是對於癌症最好的治療策略。
本文授權轉載自臺北市立圖書館終身微學習資訊站第30期,非經許可,禁止任意轉載節錄。
延伸閱讀:
乳酸增強癌症免疫治療? 專家揭真相! 腫瘤微環境才是關鍵?
肺癌年輕化警訊! 頭痛竟是癌症腦轉移? 晚期肺癌「雙免疫」治療現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