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與疫情大流行相關的壓力源在物理上改變了青少年的大腦,使他們的大腦結構看起來比疫情大流行前同齡人的大腦還要老了好幾歲。
此項發表在《生物精神醫學》(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研究指出,光是在 2020 年,成年人焦慮和憂鬱的程度就比前幾年增加了 25% 以上,新發現顯示,疫情大流行對青少年的神經和心理健康影響可能更糟。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Ian Gotlib 博士提到,我們已經從全球研究中得知,疫情大流行對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利影響,但我們不知道這對他們的大腦有什麼影響。
事實上,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結構的變化自然發生,在青春期和青少年早期,孩子們大腦的海馬迴和杏仁核中都會經歷增長,這些大腦區域分別掌控記憶並幫助調節情緒,於此同時,參與執行功能的區域「大腦皮質」的組織變得更薄。
透過比較大流行前後對 163 名兒童進行的大腦 MRI 掃描,研究表明,青少年在經歷 COVID-19 封鎖時,這個發育過程加快了。Gotlib 博士表示,到目前為止,「大腦年齡」的這種加速變化只出現在具有長期逆境經歷的兒童身上,無論是暴力、忽視、家庭功能障礙還是多種因素的組合。
大流行後青少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雖然這些經歷與以後生活中不良的心理健康結果有關,但尚不清楚所觀察到的大腦結構變化是否與心理健康的變化有關。Gotlib 博士坦言,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變化是否是永久性的,青少年的實際年齡最終會趕上他們的「大腦年齡」嗎?如果他們的大腦永遠比實際年齡大,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一個 70 或 80 歲的人,會因為大腦的變化而出現一些認知和記憶問題,但如果一個 16 歲的人大腦過早衰老,這代表什麼?Gotlib 博士說明,他的研究最初並不是為了調查 COVID-19 對大腦結構的影響,在疫情大流行之前,他的實驗室招募了一批兒童和青少年,參與一項關於青春期憂鬱症的長期研究,但當疫情來襲時,他無法進行定期的 MRI 掃描。
9 個月後研究重啟,雖然可以繼續進行腦部掃描,但這項研究就比計劃晚了 1 年。正常情況下,在分析研究數據時,可以在統計上修正,但大流行遠非一般事件。研究人員發現,與大流行前評估的青少年相比,大流行後評估的青少年不僅有更嚴重的內化心理健康問題,而且大腦皮質厚度減少,海馬迴和杏仁核體積更大,大腦年齡更老。
這些發現可能對跨越大流行的其他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如果經歷過大流行的孩子表現出大腦發育加速,科學家們將不得不在未來涉及這一代人的任何研究中考慮這種異常的增長率。
這些發現也可能對以後一整代的青少年產生影響,青春期已經是大腦快速重組的時期,它與心理健康問題、憂鬱和冒險行為的發生率增加有關。研究人員指出,現在正發生全球性的疫情,每個人都在經歷某種逆境,擾亂他們的日常生活,所以今天 16 或 17 歲孩子的大腦可能無法與幾年前的同齡人相提並論。
未來,Gotlib 博士計劃在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繼續追蹤同一群孩子,研究 COVID-19 疫情是否改變了他們大腦發育的長期軌跡。他也會繼續調查這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況,並將染疫者與未染疫者的大腦結構進行比較,目的是確認可能存在的任何細微差異。
文/孫珞軒、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
公共危機事件會改變我們的個性嗎?研究:疫情對年輕族群造成最明顯的人格變化
疫情對年輕人有何影響?研究: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服務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