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長輩晚上睡覺總是感覺手腳冰涼,為了能夠暖和一點,還沒有到嚴寒的天氣,就早早開了電熱毯,手腳卻依舊冰冷,但身上的汗卻是止不住,原本的暖和地睡著,等到醒過來後,才發現自己出了一身汗。以中醫角度來看,這可能是氣虛的毛病,會出現尿頻、尿急、身體乏力等症狀,且容易出汗。
氣虛會導致身體虛寒、手腳冰涼。示意圖:截自freepik
中醫認為「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根本,氣少就會虛,氣斷就會死,氣可以說是生命的源泉。先天之氣來自於父母,後天之氣可透過脾胃轉化,腎精固攝在身體內。人會氣虛,是因為脾胃失調導致無法運化食物以產生精氣,而腎精不足則導致精氣無法固攝,消散在體內。
中醫上常說「氣為血之母」,氣虛則氣血不足,容易出現面色蒼白。氣血運轉全身帶去溫暖,氣虛則導致身體虛寒、手腳冰涼。腎精衰弱無法固攝精氣,往往導致氣虛的男性出現陽痿、早泄,女性則會出現宮寒、崩漏。氣虛是體內產生且能夠固攝住的精氣小於喪失的精氣,造成全身乏力、汗多氣短、脾胃不足、消化不良。
氣虛族群若不能夠及時溫補,會導致病情日益加重,尤其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出現氣虛的風險則比年輕人要高出許多。想透過食補改善氣虛,日常生活中可選擇一些補氣養血的食物,如瘦肉、大棗、當歸、黃芪等。
此外,也可記住三個穴位,有時間適當按一按,有望改善氣虛問題。首選足三里,足三里是人體大穴,能夠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足三里位於小腿的外側,先找到膝蓋下凹陷的那個點,然後向下三寸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其次是水道穴,這個穴位位於肚臍眼向下三寸的位置,脾氣強健才能夠轉化食物為精氣,水道穴主要是為了改善便秘,消化不良問題,幫助強健脾胃,增強身體消化能力。否則,很多人光是依靠食補,但是消化能力差,虛不受補,吃多少也吸收不了,讓食物中的營養全都浪費了。
最後是水分穴,水分穴在肚臍眼上方的一拇指寬的位置,這個穴位有健脾利水,可幫助身體祛除水濕。水濕嚴重會抑制體內陽氣的生發,很多人總是冒虛汗,都是因為身體內濕氣較重導致的。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
這篇文章 睡覺手腳冰冷卻滿身汗恐是氣虛 補氣養血就靠這幾招 最早出現於 桃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