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關渡人文藝術週 喚醒在地文化新量能

慈善新聞網/ 2022.12.01 15:29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合心精進長 姚仁祿(左二)與常不輕食堂顧問團隊合照(由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提供)

  觀音山下,在淡水河、關渡平原與捷運淡水線之間,有個「像島的地方」,大度路貫穿,將島分成南北。如(圖一)。這個「像島的地方」,匯聚著高科技、大型醫院、人文傳播等「腦力密集」產業。2022年底,島上的大型機構共商合作,催生了第一屆的「關渡人文藝術週」,將在每年年底的最後一個週五與週六,在慈濟人文志業的「人文藥草園」舉辦。讓原本豐富的「科技」與「人文」底蘊之中,融入「藝術」,成為「科技、人文、藝術」的穩定三角結構。(註1)

  島的北側,是「關渡科技工業區」,面積僅佔台北市工業區面積之 7.3%,其中,主要企業的年產值,佔全台北市工業區年產值的 63.3%,達新台幣 1 兆 1,568 億。資料依據中華民國107年5月29府都規字第 10734174000號函核定。

(圖一)《科技島。人文島。藝術島》(翻攝自Google地圖)

「關渡人文藝術週」創建人文共好社區

  因應此概念,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聯合「關渡科技工業區」在地企業~華碩、和碩、台北捐血中心、和信醫院等,組成「關渡感恩聯盟」, 希冀透過長期人文藝術運動, 帶動關渡周邊友善鄰里,未來也預計擴大聯盟範圍到附近的學校與企業。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先生曾形容這座「島」,是聯合起關渡人情與科技的一座島嶼。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合心精進長姚仁祿,則實踐此概念, 發起第一屆「關渡人文藝術週」。

圖片由雲門舞集提供(劉振祥攝影)

  隨著這樣的「共善動能」,在每年的「關渡人文藝術週」之間,面對極端氣候以及人類環境惡化,這個「像島的地方」,將會聚焦「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科技、藝文」,推出許多關於歷史、哲學、表演藝術、語言、文學、宗教、健康、蔬食、建築、設計、傳播與創新的「世界級講座」與「親子型講座」。我們也期待,這樣的「共善動能」,可以擴大影響力,推動到更大更遠的地方。

圖片由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2022年底即將在慈濟關渡靜思堂舉辦的「第一屆關渡人文藝術週」,十二月二十二日率先登場的是「人文藥草園點燈暨關渡人文藝術週開幕記者會」,由殷正洋與李文瑗夫妻檔現場演出與主持,為開幕式增添星光。

  十二月三十、三十一日則邀請到各類型藝文團隊展演,盡情釋放藝術量能,為土地祝福。表演團隊從在地到國際、新穎到資深,讓活動有聲有色,走進社區,再向外擴展。為廣邀企業員工與親屬參與,十二月三十日中午會舉辦一場「快閃」活動,到合作企業的大樓內部為傍晚活動宣傳造勢。

  十二月三十日的「人文薈萃音樂嘉年華」,特別邀請雲門舞集、朱宗慶打擊樂團、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大環男孩楊世豪等世界級表演藝術團體演出,帶領觀眾在關渡體驗不同凡響的藝術音樂饗宴。

  十二月三十一日為適合親子同樂的「人文薈萃音樂嘉年華~親子音樂會」,陣容包括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愛樂少年合唱團、達斯克劇團、靜思書軒小志工與大愛真健康主持人帶動親子幸福動一動,在動靜之中,家長與孩子們在關渡靜思堂共度2022年最後的美好時光。

  「關渡人文藝術週」除有精湛演出外,也特別遴選二十五間知名品牌店家參與「二五年.二五攤 蔬食市集」,採線上限額報名,讓來賓感受精緻蔬食的魅力。迎接2023年,關渡靜思堂一月起首先登場的是「大宇宙.大覺者.小藥草」人文特展,以藝術視覺方式,呈現佛教經典裡浩瀚宇宙中的無窮變幻與地球人類之間的微妙連結。

圖片由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提供

蔬食生活 成為健康、觀念新選擇

  「關渡人文藝術週」的源起是建立在「素食」、「靜思書軒2.0」與「人文藥草園」三個主軸概念,加上一個「從宇宙的角度愛地球」的中心思想。「素食」推動,姚仁祿有兩個想法:第一,推年輕人的素食,第二,要有新的素食口感。特別邀請獲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小小樹食」擔任顧問,創立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蔬食新品牌「常不輕」,在台灣關渡靜思堂奠基,期許將蔬食新觀念拓展至全球各地。「靜思書軒2.0」不僅主打年輕族群與家庭能來沉澱心靈,也用行動落實環保。未來關渡靜思堂將有「全家便利素食商店」,是台灣第一家「全店規模」的素食超商,提供週邊公司行號約兩萬人的「食尚新選擇」。

  姚仁祿回想最初選擇茹素的原因,是因為自己養的九條狗,每天早上開了牛肉跟雞肉罐頭,小狗們都很開心地等待,直到有天他看到罐頭上的牛也很開心吐著舌頭的照片,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如果要拿家裡的小狗去餵罐頭照片上的牛,自己辦得到嗎?」答案當然是「不可能」,於是一年後,決心轉葷為素,狗兒們也都跟著吃素了。曾經姚仁祿跟作家侯文詠聊天時,侯文詠就談到,現在年輕人吃素,「愛動物、愛地球、愛健康」就是他們的信仰。姚仁祿進一步說明,素食的趨勢大略有三種,第一是愛動物,年輕人養毛小孩,愛動物自然就從不吃肉開始;第二是愛地球,因為畜牧業對地球的污染相當大;第三是愛健康,希望自己身體更好。

重乳酪貝果(圖片由Miacucina Miopane提供)

靜思書軒2.0誕生 打造年輕人的都市圖書館

  「靜思書軒2.0」明年一月一日開幕,外觀使用黑與白兩色搭配,室內擺設為環保商品,書籍大量減少紙本出版,陸續發行電子書,而原有的紙本就放在室內,消費者點一杯手沖咖啡,就能在這待上一整天,讓靜思書軒2.0成為像圖書館的書店。

  內容擺飾使用很多瓷娃娃、絨毛娃娃,讓小朋友容易親近,父母帶孩子來,能安心的交給關渡靜思堂的靜思書軒,週末會有哥哥姊姊講故事,讓父母有一個自由、輕鬆的片刻。

圖片由YUGUO 榆菓點心提供

 人文藥草園 見微知著的藥草能量

  關渡靜思堂前種植的「人文藥草園」,以藥草為設計景觀,仔細看則會讓人驚嘆,原來那些稀鬆平常的植物也有藥效。《道德經》52章中提到「見小曰明,守柔曰強。」意思是只要能懂得看到小處、細微處,便能見微知著;藥草看起來都很柔很小,但變成藥時,是有很強的力量。

  關渡靜思堂也會是慈濟第一個,沒有圍牆的園區,讓周邊的民眾都能來「人文藥草園」散步活動。

圖片由HAPPY BIRD快樂鳥蔬食餐廳提供

從宇宙的角度出發 愛地球行動不再是口號

  「美善與愛地球」是這次活動的中心思想,這也正是「宇宙大覺者」的由來。佛法源自兩千五百年前一位北印度悉達多王子,29歲離家修行時所講述的《華嚴經》裡,描述了宇宙的模樣,與近年來太空望遠鏡捕捉到的畫面極為相似,於是構思「大宇宙.大覺者.小藥草」人文特展,內容圍繞「宇宙、一個已經覺悟的人、再加上藥草」。在展覽中看到天地之間的美感,覺悟的時候感受連通整個宇宙的絕妙,人們更是宇宙中地球的一份子,必須認知當前地球所面臨的氣候變遷。

圖片由VAST Cali Eatery 南加州風格有機餐飲提供

從「人文藥草園」到「大宇宙.大覺者.小藥草」 體會兩千五百年前宇宙奧秘

  南亞與中東的石窟佛像,都是當代對佛的看法與解釋。現代人看佛,是位覺悟不爭的人,因為覺悟「所有的存在都是短暫而有條件的存在」,所以更明白「愛惜與感恩」的意義。「人文藥草園」中設計一尊「宇宙大覺者」佛像,是以兩千五百年前北印度亞利安人為造型,以犍陀羅佛像推演,將線條變得更柔和、採全白色外觀,高五點五公尺,期許成為一座藝術品。「大宇宙.大覺者.小藥草」人文特展分為四面展覽牆,「大宇宙」展出:大宇宙真空妙有的存在、地球誕生在四十五億年前的家、太陽~小千世界、銀河系~浩瀚的三千大千世界,也藉此連結起現代與古代宇宙變化。「小藥草」展出遍及世界的各種藥草,帶觀展者認識大地之間,百草都能成藥的奧秘。「大覺者」展出:王子悉達多、六年超苦行、中道的感悟、靜寂清澄的心、守之不動的北極星。當年悉達多在菩提樹下向北看到一顆星而覺悟,姚仁祿思考著漫天星辰究竟是哪一顆星?滿天的星斗都在轉,只有一顆北極星不動,推測影響悉達多的星星就是北極星。透過「大宇宙.大覺者.小藥草」特展,將千年經典與現代科學結合,描繪出宇宙更清晰的輪廓。

圖片由H_H 現炸吉拿棒提供

留意生活中的美感 關渡靜思堂帶來的新人文風貌

  「關渡人文藝術週」中的「人文」兩個字,最重要的是「人」。人就是「我們」,談「文」則與平靜、優雅有關。藥草園稱為人文,除了這裡是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們是人」。行住坐臥,吃飯、睡覺方方面面的生活方式,都能培養美感。姚仁祿舉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為例,在專業的醫術外,院長還會問醫生們:「你喜歡看哪首詩?」、「自己會不會寫詩?」黃院長說醫師如果不會寫詩,便沒辦法把感情昇華到體會面對病人的生活。台北捐血中心在「關渡人文藝術週」也會舉辦捐血活動,還有慈濟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建檔活動,捐血助人與幹細胞配對成功也是一種心靈的「美感」。

大環男孩楊世豪(由楊世豪提供)

飄向遠方的「常不輕食堂」 用健康意象帶來祝福

  「常不輕」是姚仁祿很喜歡的三個字,源自《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因為「常不輕」的修行是碰到任何反對的人還是給予尊重。「常不輕食堂」英文取名為「Dandelion」,也就是植物「蒲公英」的英文,所以餐廳裡的擺設裝飾都是蒲公英,花萼變成冠毛,風一吹就會分散成為種子,「小小的、輕輕的、到處去」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的花語為「我在遠方為你祝福」,如此浪漫,也期許展店到世界各地。「常不輕食堂」目標客群鎖定在三十到四十歲的年齡層,提供以四道菜與六道菜做區隔的中式餐食,價位定在一百六十元與兩百五十元之間,先定價之後再設計菜單,打造「營養、好吃、環保」的蔬食。以中央廚房的模式,未來供應前五間開幕的店家。取自南部的食材先客製大小,切除掉的部分就在當地轉製成酵素,降低浪費也創造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最後再以「冷鏈技術」的物流管理方式運送,讓原物料供應、生產、儲存到配送的過程,皆維持低溫狀態,確保產品不受環境影響而變質,達到經濟與環保雙贏的目的。除了選用在地食材之外,更標榜「自己種菜」,讓食材在貨櫃中種植,安裝太陽能版,以LED人工光照種植,避免受到天候影響。採收後移到餐廳展示,提供消費者選擇食用,名副其實的做到「在地化」。

圖片由台北愛樂少年合唱團提供

無爭的心 從自我擴展到周圍與未來

  姚仁祿從小被問到,最希望的是什麼?他總是回答:「世界和平」,小時候的他不明白這四個字的義涵,只是單純不喜歡吵架。小學老師也曾跟姚仁祿的母親提到「姚仁祿這個小孩妳要注意」,媽媽很緊張地問「要注意什麼?」,原來是大家在學校排隊、互相推擠時,姚仁祿被推卻都不會罵人。這對兒時的姚仁祿來說,面對同學間推來推去,心中的念頭就只有一個「無聊」,成年後就是「無爭」,無爭最好的辦法就是「廣結善緣」。以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的角度,「廣結善緣」就是去認識關渡週邊的華碩、和碩、和信醫院、台北捐血中心,再把大家的力量結合成一個緊密的社區,不斷地互動、產生化學變化,成為「新的社區生活方式」。也因為關渡靜思堂沒有圍牆,24小時開放,讓每個人隨時都能走進來。「和好相處,大家愈來愈緊密」是姚仁祿的夢想,「美的生活方式與情感」是姚仁祿所追求的。

圖片由達斯克劇團提供

美感由心出發 凝聚在地力量 創造品味生活長期運動

  建築美學大師漢寶德曾在文章中提出,「台灣為什麼只能做代工,不能發展出自己的品牌」原因就是少了美感的訓練。這也讓身為漢寶德徒弟的姚仁祿,從三十幾歲至今堅信台灣需要美感。現在台灣已到了可以把「美」做好的年代,不只要有視覺,也盼望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推進生活品味,成就「關渡人文藝術週」成為每年此刻的長期運動,喚醒在地的獨有「社區人文」。

靜思書軒小志工(圖片由靜思書軒提供 陳玉萍攝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 2022年底,島上的大型機構共商合作,將舉辦第一屆的「關渡人文藝術週」,讓原本豐富的「科技」與「人文」底蘊之中,融入「藝術」,成為「科技、人文、藝術」的穩定三角結構,為什麼?《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未來》• 2021 年 11 月 3 日「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一篇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文章「 Why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 critical to the future of tech(為何藝術與人文學科對未來科技至關重要)」。• 文中談到,依據 2022 年版《泰晤士「高等教育藝術與人文學科」世界大學排名》的結果,在包括歷史、哲學、表演藝術、語言、文學、宗教和建築在內的一組學科中,位居「世界最佳大學榜首」的,居然是兩所世界著名的「科學、技術和工程」大學:• 排名第一的是,位居美國矽谷中心的「史丹佛大學」,其學生催生了谷歌、思科、惠普、雅虎和 Netflix。• 緊隨其後的是,美國東海岸的「麻省理工學院 (MIT)」。• 文中,重要的論述是,這些大學,理解我們需要新一代的思想家,來引導我們度過「第四次工業革命」。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 AI」——正在引發關於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的新問題。• 由此可見,科技、人文與藝術的結合,對人類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島上的大型機構共商,決心通力合作,催生了「關渡人文藝術週」。

撰文/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