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當心囤積症上身 物品斷捨離健康好心情

大成報/何秀菁 2022.11.23 01:07
新聞圖片

▲雜物滿屋溢出,也成為公共安全的隱憂。(圖/民眾提供)


 


【大成報記者何秀菁/南投報導】儲蓄是一種美德,但如果家中大量存放已經用不到的東西,甚至還會到外面撿一些垃圾當作寶,也許要當心可能罹患了囤積症。1966年美國醫學論文已出現「囤積症(hoarding)」的相關研究,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正式將「囤積症」定義為需要治療的心理障礙。「囤積症」是失智症及強迫症的症狀之一,患者不只將垃圾當寶,還把雜物堆滿整屋子,影響全家人。全球統計,每25人就有1人是囤積症患者,疾病的定義為過度收購或收集物件,囤積症患者所收集的物件數量通常會相當龐大,會干擾或損害到患者及身邊的人生活上的流動性和基本活動。患者中多為40歲後症狀明顯,50歲起進入高峰,然而高齡化社會導致患者人數攀升,溢出雜物造成家庭關係惡劣,也成為公共安全的隱憂。


 


案例天真(化名)為南投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關懷訪視員服務個案,訪員到案家訪視時,發現案家全部堆滿日常用品及垃圾,已經堆積到走路有困難,必須踏著垃圾才能進入,垃圾都已經堆積到案家外面,並且還有惡臭味,鄰居都表示很困擾,甚至還看過蟑螂、老鼠橫行,詢問後發現天真有嚴重的囤積習慣,用過的東西或已經過期的食品會收集起來捨不得丟,加上外出採買日常用品時同樣的東西會買很多個,經年累月下來天真堆置的東西已經快頂到天花板,而天真及母親就睡在房間角落的地板上。天真為46歲精神障礙個案,加上罹患乳癌第三期,一週有5天要到醫院做電療,還要照顧高齡且智能障礙的母親,身邊沒有其他親人照護,天真自述家裡必須堆滿東西才能覺得安心,透過囤積東西來抒發壓力,也有想過要清除雜物但東西丟掉就會感到恐慌及焦慮,經過訪員協助及醫師評估診斷後發現為「囤積症」,目前除了規則服用藥物治療外,另外訪員也協助轉介心理諮商,經過藥物及心理諮商合併治療數個月後,天真現在能做到「斷、捨、離」,慢慢的把家裡整理乾淨,居住環境變整潔後心情也跟著變好。


 


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表示南投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針對有心理諮商需求的民眾提供免費的心理諮商,民眾如有生涯規劃、家庭關係、親子關係、情緒困擾、人際困擾、壓力調適…等問題都可撥打(049)2202662專線電話便有專人協助您預約、安排諮商,亦可洽詢本局及13鄉鎮市衛生所提出心理諮商申請,或可上南投縣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www.ntshb.gov.tw/Default.aspx)首頁點選「我要心理諮商」預約,讓民眾有心理支持的諮商管道。此項服務採預約方式及免收費服務,歡迎多加利用宣導,免费心理商站就在您身邊。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