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台南整理報導】日前,在2022年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會議(CRC)中,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諶立中回答審查委員的問題時,指出「這10年來台灣高樓增加,導致很多青少年衝動性跳樓自殺」,此番言論引發各界熱議及撻伐。無黨籍市議員候選人李伯利驚訝表示,「該部門係主責國人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如此言論,顯示其專業度相當不足」。
有長年輔導經驗的李伯利指出,其實自殺與內在的性格與心理因素有關,外面誘發的環境或事件只是導火線,一個人的內在衝突會大到跳過理智的牆垣。是因為面對痛苦的感受,「內在處理」的能力機制不強,不是真的想死,而是無法解決內在的巨大痛苦。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基本的抗壓性,但裡面的張力會大到抗壓性都擋不住的時候,就代表內在的衝突元素相對複雜。
李伯利說,在處理一些個案時可以發現,無論是暴力傾向或偏差行為以致於進入黑道、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是因為其原生家庭裡,沒有得到足夠愛的供應,或許父母都健在,可是健在與具備足夠的功能是兩回事。
李伯利表示,大部分的心靈偏差帶來行為偏差,但心靈偏差與原生家庭幾乎有99%的關連性。
家庭若是「有養分的親子互動」,其潛移默化的養成,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孕育成比較有安全感、自信、正面的性格。反之,比較容易自我否定,凡事都會看到不如意之處,成為消極的個性。
李伯利說,長年輔導的經驗中發現無論自殺也好、進入黑道也好,其實是不一樣的產品而已。根源還是回到這個人被型塑的過程,是否有好的生命素質養成。
然而,家庭這個培養皿中父親與母親如同園丁,會將生命種子培育成什麼樣子,是個決定性的角色。
因此,李伯利也表示未來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做法,家庭是很重要的主軸,因為預防勝於治療。與其發生問題後才開始探討探討青少年為什麼要自殺?為什麼要加入黑道?為什麼要離家出走?這些都已經於事無補,不如從源頭預先防範開始。
提前在孩子人格形塑的過程裡,父母用正確的方式和觀念,在孩子面對內在衝突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將來長大後面對社會上無可避免的衝突,或是價值觀的衝擊時,因為內在核心能力夠結實,足以抵擋外在的壓力。
李伯利也感慨的說,許多制訂政策者、執行公務者,大部分都是從小求學一路順遂,若對人生的體悟不夠深刻,就會發生「政策」是『聽』出來的,隔靴搔癢打不到重點。李伯利希望未來從政的過程中,可以獲取更多資源,為社會做更多預防措施。李伯利強調,自己本身從曾經走偏又回到正途由黑轉白,加上長期輔導的經歷。因此,無論是對政策制訂或執行監督,都會有「中的」的看法,不會說出「何不食肉靡」不知民間疾苦的言論。
人本教育基金會也表示,心理健康司司長諶立中的答覆,不僅讓關注兒童權利的團體、社工、諮輔工作者驚訝,更多是感到驚嚇!
「這正好證明,政府並沒有好好調查過環境或結構性因素,相關部門太習慣將精神困擾、自殺事件都歸因到個人,才胡亂說了一個「高樓增加」的理由。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認為,衛福部官員說青少年是「衝動性自殺」,即便扣除跳樓自殺這個類別,官員仍無法解釋青少年自殺率為什麼仍年年攀升,衛福部不僅沒有正面回答國際委員問題,顯示出主責國人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的政府部門,專業度遠遠不足。
The post 青少年自殺增加因高樓太多? 李伯利根據多年輔導經驗剖析正確觀念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