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30歲之後骨密度就隨年紀下降!醫師:如降血壓為防中風,別等到骨折才治骨鬆

良醫健康/ 吳佩琪 2022.10.25 09:00
30歲之後骨密度就隨年紀下降!醫師:如降血壓為防中風,別等到骨折才治骨鬆https://ihealth.bwnet.com.tw/CT_Column/2022/08/9155146a-bc32-6b00-91a1-a0e859f97d59.jpghttps://ihealth.bwnet.com.tw/CT_Column/2022/08/9155146a-bc32-6b00-91a1-a0e859f97d59.jpg

年長者及更年期婦女,是骨質疏鬆症門診中最常見的二大族群,大約30歲之後,骨質就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下降;女性停經期前後,因為荷爾蒙驟降,骨質流失的速度也會跟著加快。不過,很多人不知道,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是骨鬆的高危險群,體質加上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讓他們的骨質狀況可說是雪上加霜!

慢性發炎加類固醇 骨質提早拉警報

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醫師表示,除了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之外,他本身還會加開骨鬆門診,主要原因就是常遇到還沒停經就已經骨鬆,甚至骨折的病友。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因為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導致破骨細胞活性增加,骨質也會不斷跟著加速流失;為了控制發炎,大部分患者都會服用被稱為「美國仙丹」的類固醇,不過,代價是副作用也很多,骨鬆就是其中之一。「類固醇不但會抑制造骨細胞的活性,也會活化破骨細胞,一天只要服用1顆藥、超過2.5毫克1,3個月左右,就可能會引發骨鬆。」他指出,類固醇對骨質的影響,超乎大家的想像,而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又以女性居多,不用等到更年期,骨密度就已經很差。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骨鬆的狀況,會跟本身病情嚴重程度,以及類固醇服用劑量成正比,有些老病號甚至3、40歲左右就罹患骨質疏鬆症。李信興醫師提到,有一位40歲左右,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女性患者,因為病情難以控制,加上關節疼痛不已,只好經常到醫院吊類固醇點滴,沒想到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因骨鬆而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

發生骨折才就醫 治療骨鬆更困難

「就像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不會等到中風或洗腎時才來治療,骨鬆高危險群也一定要提早防範,若等到骨折時再挽救,困難度又會提升許多!」李信興醫師特別建議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們,最好在50歲之前就要進行骨密度檢測,若發現骨質情況真的不太理想,可以和醫師商量是否先預防性地使用骨鬆藥物來治療,以降低將來骨折風險。

「治療骨鬆的藥物有很多種,有些會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有些具刺激造骨細胞作用,不管患者使用哪一種藥物,只要開始治療,骨鬆就不會繼續惡化下去。」李信興醫師指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治療骨鬆的方式,和一般人並無不同,藥物治療雖然無法立即見效,但只要持續下去,一段時間之後絕對可以看見成果;同時,控制好自體免疫疾病的慢性發炎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可以跟醫師討論,考慮使用較低劑量的類固醇,或以生物製劑等藥物來取代。

此外,平時也應該透過多運動、多補充鈣質及多曬太陽來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紅斑性狼瘡患者若擔心因接觸紫外線而導致病情惡化,可以改成額外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有些病友因關節發炎、疼痛,原本活動量就比一般人少,骨骼也會因此更加脆弱,此時也應該注意鈣質及維生素D的攝取,盡自己所能地做好保骨的工作,相信在多方努力之下,骨質就會一點一滴恢復。

中斷治療加速骨質流失 增加骨折風險

無論自體免疫疾病或骨鬆,都需要長期追蹤及治療;不過,隨著疫情起伏不定,也連帶影響患者就醫的意願,很多病友擔心染疫而不敢到醫院看病。李信興醫師提醒,骨鬆治療一旦中斷,骨密度一定會往下掉,骨折的機率就會往上升。其實,醫院防護措施都很周全,民眾只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並常用酒精消毒,就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骨鬆雖然不痛不癢,但萬一不幸發生骨折卻可能致命,李信興醫師強調,千萬不要因為沒有症狀就掉以輕心,一定要定期回診接受治療,並於平時做好保密防跌的工作,才能真正安心無虞。

1. 參考資料:Osvaldo D Messina et al. Aging Clin Exp Res. 2021;33(4):793-804.

新聞圖片


想了解更多骨質疏鬆症資訊,就看 全台骨鬆良醫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安進協助提供
TW-03410-PRO-2022-Aug

延伸閱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