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志仁/宜蘭報導)立法院長游錫堃今(18)日出席「國立宜蘭大學黃春明週講座」的活動,並以「從文化立縣談臺灣民主路」為主題進行演講;游錫堃強調,目前台語、客語的傳承依舊出現危機,為此感到遺憾,但還是繼續喚起大眾對母語的重視。
圖/立法院長游錫堃今(18)日出席「國立宜蘭大學黃春明週講座」的活動。(照片/立法院提供)
游錫堃說,1982年擔任省議員就曾建議已故總統李登輝解除電視歌仔戲及布袋戲禁用方言的限制,1984年建議時任臺灣省主席的邱創煥將母語放入國中小的課程;當選宜蘭縣長後邀請黃春明擔任本土語言編委會召集人,在國小全面實施「母語教學」,希望打破1951年起的「獨尊國語、禁說方言」的教育政策。
圖/立法院長游錫堃特別感謝黃春明先生在,在他擔任宜蘭縣長的期間擔任縣政顧問。(照片/立法院提供)
游錫堃指出,當時教育部長毛高文公開反對,更指派八大督學全縣巡查國中國小,造成教育界的疑慮與恐慌,也讓家長擔心本土語言影響升學,縣議會也要求他專案報告並刪除預算,但他也沒有放棄,1994年獲得中央600萬元補助推,現行語言政策基礎來自於他擔任行政院長期間研擬的《國家語言發展法》。
游錫堃表示,推動本土語言或文化立縣的根本精神,在於強化對於本土、臺灣的認同;也以宜蘭武裝抗日事件,強調防衛意志的重要性,宜蘭人沒有武器、政府、軍隊,但遇到外國的勢力仍強力抵抗,這樣的堅韌精神讓日本人很頭痛,而當時台灣「抗日三猛」分別是雲林柯鐵虎、屏東林少貓、宜蘭簡大獅。
游錫堃提及,1921年起的文化抗日,開始爭取臺灣民主自治訴求,蔣渭水創立「台灣文化協會」被尊為「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以林獻堂先生為首,於1921年起連續14年15次前往日本東京向帝國議會提出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更是民主啟蒙關鍵。
游錫堃細數二戰後台灣人繼續追求民主,發生228事件,陳儀政府密裁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人士,又發生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等,台灣人在戒嚴統治下奮力追求民主自由,終在1986年衝破黨禁,1987年解除戒嚴,1990年代國會全面改選與總統直選;如今已3度政黨輪替,回首台灣百年民主可謂斑斑血淚。
游錫堃也於現場吟唱其詩作〈回首台灣民主路〉,「武裝抗日力凋消,轉進啟蒙迎世潮。帝國陳情爭自治,街庄講演渡靈苗,辛年議運開新局,乙歲民權得越超,屠戮戒嚴今歷盡,百年回首路蕭蕭!」爭取民主自由的百年過程非常艱辛,但因有先賢的堅持及努力,才有現在的臺灣。
游錫堃希望能繼續捍衛民主、保衛臺灣,傳承堅忍的精神意志;此外,宜蘭大學校長吳柏青、副校長陳威戎、主秘陳谷劦、人文及管理學院前院長張智欽、經管系主任蕭瑞民、黃大魚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黃玉成、復興國中校長康興國及師生,也都出席「國立宜蘭大學黃春明週講座」的活動。
【更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