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早期術前輔助治療 助乳癌病友有機會「保留雙峰」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2022.10.06 10:30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每年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長年佔據女性好發癌症之首,隨著生活習慣及飲食型態改變,台灣罹患乳癌的年齡已逐年下修,甚至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年輕了十歲。讓許多女性在職場衝刺、家庭照護,甚至在追逐夢想的時期,迎來乳癌侵襲噩耗。許多乳癌病患除了對生命長度和抗癌艱辛歷程擔憂,也會擔心是否會需要動手術切除乳房。

今年台灣乳房醫學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首度攜手演員許瑋甯拍攝乳癌年度衛教影片「保留最多幸福,把胸部還給自己」。闡述不同年齡層女性對胸部賦予不同意義,最重要的是「重視乳房健康,定期篩檢、早篩早治」。此外,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介入,可增加保留乳房的機會。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癌友不再只有全乳房切除手術的方式選擇,更有機會保留乳房,維持生活品質。現今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顛覆過去「手術優先」觀念,對於腫瘤較大或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病患,不僅術前有機會縮小腫瘤、降低乳癌期別、增加手術安全距離,減少大範圍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術,提升乳房保留手術機會與生活品質;同時,預先觀察腫瘤對藥物的反應,以利後續治療控制,為患者與其家人保留下最多幸福。

乳房全切 ≠更高存活率!是否保留乳房,乳醫呼籲:癌友應把自我需求放於首位考量

「想要保留乳房,又擔心復發,面臨治療選擇當下難以抉擇。但好險醫師說『有機會保留自己的乳房』點醒我,讓我決定做局部切除手術。」44歲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Tracy分享,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化療加上雙標靶治療,3.1公分的腫瘤成功縮小至1.3公分,後經乳房保留手術並積極配合完成標靶藥物療程,目前預後良好。能保留乳房對她來說可減輕切除術後帶來的不適跟照護困擾,讓她更有體力繼續面對後續治療,或更多時間專注在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職場。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分享,呼籲癌友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一順位,可與醫師討論「早期術前輔助治療」是否可保留乳房,醫病共享決策已是醫療趨勢,將感受及恐懼與專業人員討論,了解最新的治療醫訊,得到適當幫助。

「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增加保留乳房機會 「雙標靶治療」復發或死亡風險降23%

陳守棟理事長表示,隨著篩檢推廣與治療革新,經適當治療5年存活率第零期為97.7%、第一期為95.7%,整體存活率高達90%,因此面對乳癌,癌友更要積極面對、接受治療。仰賴乳癌治療邁入精準、客製化,現今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幫助,改變傳統治療順序,為病患提供二大好處:

  • 術前縮小腫瘤,增加乳房保留手術機會:對於腫瘤較大或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病患,不僅於手術前有機會縮小腫瘤、降低乳癌期別、增加手術安全距離,減少大範圍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術,提升乳房保留手術機會與生活品質。
  • 觀察腫瘤對藥物的反應:過去先開刀再治療時,多半要等到復發轉移才知道當初療效不好,也增加癌症惡化的風險。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可幫助提早得知腫瘤細胞對於治療之敏感性與有效性,以利術後治療依據,有望提升五年存活率、降低復發率。

陳守棟理事長另補充建議,針對癌細胞已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術前除單種標靶藥物之外,可再多施以一種標靶藥物治療,意即所謂的「雙標靶治療」。根據最新國外大型臨床試驗之8年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在高復發人群中,可降低23%復發或死亡風險。

許瑋甯首支乳癌衛教影片,鼓勵癌友「早篩早治、保留最多幸福!延續自己的美麗人生」

演員許瑋甯分享,母親很早就建立她對乳房健康的意識,自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會做乳房自我檢查,如檢視胸型、乳頭有無不正常分泌物、觀察胸部疼痛感等。27歲時曾摸到乳房有綠豆大小般的硬塊,但無痛感,仍提高警覺立刻進行乳房超音波與攝影檢查,但等待報告期間,身心煎熬,所幸後來醫師判定可能是經前荷爾蒙影響,硬塊後續自行消失,讓她鬆一口氣,也因此更重視「胸部健康」,每兩年定期篩檢。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女性及40-44歲有家族史者,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早篩早治。

【延伸閱讀】

預防女性癌王「乳癌」,醫籲:定期篩檢很重要

癌友抹去晦暗迎向希望 第9屆《彩繪希望》高醫展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3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