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懷孕期間「牙齦狂冒瘤狀物」 小心是影響胎兒健康的警訊!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2.10.02 06:00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懷孕更要注意牙齒健康!王小姐懷第一胎6個月時,左上牙肉就開始長出瘤狀物,經常出血而就醫,經醫師口腔衛教與局部清潔後症狀改善,產後1個半月立即安排切除,病理報告證實為妊娠性牙齦瘤。台北榮總牙周病科醫師陳雅琪提醒,妊娠性牙齦瘤是因牙菌斑與牙結石堆積造成的嚴重發炎而形成的肉芽腫,過大的腫塊也有可能影響孕媽咪吃東西與營養攝取。

俗話常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懷孕期間可能會造成牙齒崩壞與產生牙齦炎或牙周病的症狀,不只造成孕婦的不適,醫師強調,口腔的感染甚至會影響肚子內寶寶的健康。

陳雅琪表示,有些孕婦喜歡吃酸甜食物,孕吐易使口腔環境變成酸性,再加上進食次數增加,或因容易疲倦忽略口腔清潔保健,導致孕婦口中的蛀牙細菌增加,蛀牙機率大增,若忽略蛀牙,可能惡化導致牙髓炎。

除此之外,懷孕婦女因體內荷爾蒙改變,造成血液循環豐富,對牙菌斑刺激更為敏感,可能造成牙齦發炎、牙齦瘤,甚至產生牙齒周圍骨破壞的牙周病。

陳雅琪說,常見的妊娠牙齦炎,造成牙齦腫大與刷牙出血的情況,發生比例高達30到100%,一般在懷孕的第二與第三期牙齦的發炎會更為嚴重。而妊娠性牙齦瘤發生率為1.8到5%,在懷孕第二與第三期較為常見,牙齦瘤因富含血管容易出血,咀嚼或刷牙時不小心碰撞到腫塊,會造成表面潰瘍疼痛與出血,懷孕期間若肉芽腫生長快速而影響咀嚼,可能需要在生產前切除,切除後仍需須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與照護,否則仍有可能復發,復發率約為15%。

陳雅琪強調,當懷孕婦女產生牙齦紅腫發炎,因刷牙會流血不舒服,不敢徹底清潔牙齒,繼而產生口臭與牙齦更加發炎,嚴重時甚至產生牙齒周圍骨吸收與牙齒動搖,出現妊娠性牙周炎,孕期若有嚴重的牙周病,所產生的發炎物質透過血流影響胎兒,也可能增加胎兒早產與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不可等閒視之。

台北榮總兒童牙科主任施文宇提醒,婦女備孕時,除了身體的調養,更要注意牙齒的照護。孕婦可多攝取鈣(牛奶、乳酪、優格、青花菜)、磷(肉類、牛奶、穀類)、維生素D(鮭魚、鮪魚、適度曬太陽)及蛋白質(大豆、魚類、肉類)等營養。另四環素類抗生素會造成小寶寶的牙齒染色,應避免食用。研究也顯示,孕婦服用氟化物,並無法有效改善齒質及降低蛀牙率,一般不建議使用。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恐害婦癌飆升! 抹片檢查一年少13萬人、HPV疫苗也爆漏打晚打

無法餵母乳、疲勞竟是大警訊! 產後出血害她20多歲就停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