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基隆市長林右昌在任內最後一次的施政總報告中,分享8年來他以開放包容與溫和堅定的領導風格,帶領市府同仁一起努力為城市改造打拼。林市長回憶自己剛上任的時候,基隆市容髒亂、發展停滯,是一個市民不抱希望的地方,過去的縣市評比常常吊車尾,就連市府同仁都失去了自信心。
親自操刀市政團隊共識營 提振團隊士氣
為了翻轉基隆低迷的士氣,林市長說他在上任之初,親自操刀規劃市政團隊共識營,雖然每個政府機關都會舉辦團隊共識營,但基隆市政府的共識營完全不一樣,每一堂課都是由市長親自規劃。
林市長為了讓市府核心幹部了解施政重點方向,從區公所課長到市府科長,從派出所所長到學校校長都參加團隊共識營,參加人數高達4、5百人,讓大家理解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以及背後的精神與價值,而不只是聽從市長命令而已。
圖/基隆市政府團隊共識營由林右昌親自操刀規劃,讓幹部了解施政重點。(基隆市政府提供)
林市長說他每年規劃不同主題課程,找領域內專家來演講授課,從全球化到區域發展,從大台北首都圈發展談到基隆城市定位,不但談國際郵輪產業發展,也談5G、AIoT,種種都是為了打開同仁的視野,讓同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每年共識營的最後一堂課,是由市長向同仁進行施政報告,讓各局處同仁掌握市長的施政理念和當前工作重點,透過這樣直接面對面溝通的過程,不再需要層層轉達,也減少了不同單位之間的溝通成本,所以施政效率逐步提升。共識營更改造了同仁的工作態度,回到「我們都是基隆人」的原點,大家的打拼都是為了自己故鄉的蛻變,為自己帶來希望,而不只是市長的命令。
林右昌的「大桌精神」 給同仁開放包容的討論空間
林市長說,今天6月舉辦的城市博覽會,展場中央有一張小茶几,那其實就是基隆改變的起點。一開始,就是從那張小桌子開始,寫計畫向中央爭取經費,再用「大桌精神」討論計畫、訓練同仁。市長的會客室就是工作室,林市長要求局處長開會時要帶著科長和承辦人一起來,並要求由科長向市長報告,一開始很多科長都緊張得講不出話,但林市長認為講錯話是討論過程中正常不過的事,他鼓勵同仁不需要害怕講錯話。
圖/基隆市改變的起點就從這張小桌子開始(基隆市政府提供)
林市長想要讓同仁知道,市長是一個會尊重人、可以跟大家討論事情的人,不用害怕市長會喝斥或羞辱同仁,林市長溫和堅定的領導風格,讓同仁可以放心的表達想法,慢慢地大家就習慣開口討論,能夠思考、提供意見,自己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打破過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被動狀態,林市長提供開放包容的討論空間,讓公務員化被動為主動,公務同仁因此進化,成為城市改革動力來源的一部分。
確定目標 就排除萬難堅定向前
林市長也提到,「基隆市港再生標竿計畫」是讓基隆城市再生的重大計畫之一,這是由基隆市自己擘劃,再回過頭去向行政院、交通部、國防部等中央單位進行報告與爭取經費,包括東西岸郵輪旅運大樓、城際轉運站、軍港西遷等等,一個計畫、一個計畫慢慢配套進來,一筆經費、一筆經費慢慢爭取到位;「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也是從基隆出發,然後變成中央全國政策的一個大型計畫。林市長帶領市府團隊,親自擘劃基隆城市改造願景,具體提出各項重大市政計畫,爭取中央支持,一路上排除萬難堅定朝向翻轉基隆命運的目標邁進,展現由下而上推動城市發展的力量。
成立跨局處平台讓各單位互做彼此靠山 成為大步前進的動力
林右昌市長說,他任內推動的重大計畫包括「一個核心、兩個翅膀及基隆河谷廊帶」、「市港再生標竿計畫」、「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地方創生計畫、景觀平台計畫、以校園為核心的環境改善計畫,透過這幾個主要計畫的主軸,把基隆整個城市比較重要的施政面向全部涵蓋住。
林市長除了讓各局處同仁了解市府的核心政策,也建立跨局處合作平台,像是基隆市港再生平台、大基隆歷史場景平台、景觀平台等等,讓原本各行其是、本位主義的各局處變成一起合作的團隊。
舉例來說,「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是一個有53項子計畫的大型計畫,一開始缺人、缺錢、沒諮詢對象、沒經驗,可說是「四大皆空」,後來建立合作平台拉近所有單位,以文化局為核心,推動以文化治理為主軸的都市再造行動,成為市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有局處都挺文化局,讓平台會議做文化局的靠山,所以這個大型計畫才能順利往前推進,展現豐富成果。
圖/「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成立跨局處平台,各單位成為文化局的靠山(基隆市政府提供)
林市長也分享基隆地方創生成功的秘密,同樣是以跨局處合作發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譬如說,最近大受歡迎的「太平青鳥」,是由都市發展處負責推動的地方創生基地,多年來進行地方擾動,大約在一年前正式開幕,至今已吸引了數萬人潮造訪,但接下來這個地方的產業發展,就會需要產業發展處的協助;反過來說,產業發展處負責的地方創生基地,也會需要借鏡都市發展處的成功經驗和其他局處的協助來進一步推動。地方創生透過局處互助的精神在基隆開花結果,這也是其他縣市推動地方創生值得參考的經驗。
【更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