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上下樓梯就發作!「恐慌症」太嚇人 精神科醫師教你斷開連結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2.09.18 06:00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肆虐超過2年多,焦慮已經成為多數人的共同經驗,在日常生活中,一遇到不放心、不確定、不安全的事物,難免會緊張、不安和焦慮,但如果嚴重到「恐慌症」該怎麼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邱震寰提醒,恐慌症的表現和俗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是同一個概念,治療重點,不僅是讓恐慌發作減少或消失,更重要的是要把這些奇特連結或禁忌破除掉。

精神醫學所謂的恐慌或是恐慌發作,指的是突然一股強烈的恐懼或強烈的不舒服,在幾分鐘之內達到高峰,並在這段時間內有的人可能會出現心跳加快或是心臟怦怦直跳;有的人會流很多汗;有的人會發抖;有的人會呼吸很急或喘不過氣;胸悶噁心肚子不舒服;發寒或發熱;頭腦昏沉或快暈倒;覺得身體麻木,感覺異常;覺得失去真實感或失去自我感覺;覺得快要失去控制或快瘋了,甚至就快要死等各種恐怖的經驗。

邱震寰說,最重要的判斷,就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到最高峰,而不是逐漸升高的狀況。這種恐慌發作,讓人非常害怕,因此大多數個案在恐慌發作時會到急診尋求幫忙,但到了急診之後,症狀有時會自己結束,醫師也會使用藥物協助,都不會持續太久就可以緩解。

恐慌症到底是什麼?邱震寰解釋,簡單說,當人出現了反覆的非預期性恐慌發作,這個發作的症狀,本身會讓人非常害怕,對自己的身體失去信心,甚至有失控或死亡的疑慮,開始持續擔心症狀的發作。所以恐慌症就是一直擔心恐慌發作以及因此帶來各種焦慮的疾病。

邱震寰指出,由於恐慌發作的經驗太嚇人,所以恐慌症個案會將症狀發作時相關的環境狀況、身體徵候和恐慌發作產生錯誤連結,例如發作正好在較小空間中,之後就不敢搭乘大眾運輸、計程車、飛機等,覺得會發作;有些人則是變成只要心跳稍微上升,或是呼吸稍微變快,比如上下樓梯,稍微運動或是吵架生氣,就覺得恐慌快要發作。

邱震寰強調,目前臨床上一些藥物可以有效降低焦慮,減少恐慌發作。發作次數少了,患者對發作的擔心當然也會減少。然而,要徹底破除掉上述描述的錯誤連結與無謂恐懼,應該加入認知行為治療的概念,一方面解釋焦慮的身體現象和心理原理,一方面有系統性協助個案逐步面對害怕擔心的事物,達到破除錯誤連結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概念搭配起來,效果是加乘的,只要持之以恆,一定能夠穩步向前,恢復健康。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手爸媽必知!一因素恐害寶寶跛行、長短腿 用揹巾關鍵在「M型腿」

壯漢「輕鬆扛百斤豬肉」突背痛、臀麻一整年 竟已脊椎側彎及滑脫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