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彰化救國團員林中心烘焙班製作月餅慶中秋

中央社/ 2022.09.12 11:17

彰化救國團員林中心烘焙班製作月餅慶中秋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912 11:17:46)中秋節吃月餅是台灣人的節日習俗,近年來市面也開始推出各式各樣的新潮月餅,不過在許多人心中,只有那些蘊含了時代記憶的傳統月餅才能代表「月餅」;談到糕餅美學,除了糕餅好吃之外,糕餅製作的背後還富含著傳統糕粿模具的傳統藝術。

彰化救國團烘培班老師林淑雯,在終身學習烘培課程中指導學生操作傳統月餅木刻模具印製月餅,「餅印」用在中秋月餅、狀元餅、各類喜餅上,並隨著糕餅不同場合的使用而有不同刻印的模子,是模具中變化度最大、最豐富的藝術品。如喜餅上的囍字、龍鳳紋,月餅上的蟾宮月兔搗藥,還有八吉祥文、花果紋、獸頭紋(用以避邪)、水族紋等。課程中學員除了學習月餅的製作方法同時也見證到傳統糕餅模具的迷人之處。

也許你也曾注意,供桌上祭祀禮制品的糕粿糖餅,都有著不同線條組合出的模印,模印線條開展出一幅幅的民間繪畫。這些印模,有許多在臺灣已然流傳了數百年,特別是臺灣的百年糕餅老店,至今都還傳承使用著相同的模具,百年前先民所吃的餅,因模具的保存得以與今人吃餅的一刻交疊。而這些圖案不只結合了傳統木工藝的雕刻技術,更傳達了臺灣民間習俗、歲時節慶、祈求祈願。

林淑雯老師表示:在台灣,除了圓形或方形的中式月餅外,中秋節還很愛吃蛋黃酥、綠豆椪和鳳梨酥。綠豆椪則是以白豆沙製成,有時會加入滷肉做成鹹的口味,表皮是一層一層,口感較為鬆軟。蛋黃酥通常以烏豆沙或芋泥為內餡,中間包著一顆圓滿的鹹蛋黃,吃起來甜中帶鹹,口感香酥,層次分明。彰化縣救國團總幹事鄧效忠表示:糕餅文化中的傳統器物藝術,實在的反映了庶民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勾勒出民間藝術與生活的緊密性,除了讓人驚喜於工藝之美,也讓文化實踐在生活中。食具不只是食具,這樣的民俗技藝與文化記憶,讓「吃」變得更有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