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何需要教中華文化─民進黨創黨元老為何高舉禮義廉恥、行不由徑?
眾多民進黨創黨元老與資深黨員忽然聲聲高舉禮義廉恥、行不由徑、清廉勤政等倫理價值,重批該黨中央幫派化的組織氛圍,顯然中華文化中良知良能的思想,仍具有教育價值。(圖/取自網路)
作者/劉東皋(中報雜誌總編輯)
林智堅論文門事件引發民進黨中央徵召立委鄭運鵬代替退選的林智堅,也導致民進黨前立委鄭寶清宣布以無黨籍參選桃園市長。林智堅事件引起的連環效應,當前最令人關注的,並非是桃園市長最後誰會出線,而是凸顯了民進黨在總統兼黨主席蔡英文領導下所形成的極速幫派化及腐敗化的效應,以及眾多民進黨創黨、資深黨員突然重視起倫理道德與禮義廉恥的呼聲。
這些老黨員或已退黨、或將被開除(如鄭寶清),但所訴求的勤政清廉、禮義廉恥、行不由徑等倫理內涵,皆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體現。
在鄭寶清宣稱要推動「新黨外運動」、重塑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創黨精神之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即一再批評民進黨早就失去勤政清廉愛鄉土的理念(問題是,台灣黑金政治的黑暗時期與始作俑者,原是前總統兼國民黨主席李登輝令大掌櫃劉泰英運用黨產胡作非為的那段時期,但柯文哲卻不斷推崇李登輝。如此的自相矛盾,令人不解與看輕)。
「清廉勤政」語出傳統古文
而「清廉」一辭,早出現在「楚辭‧招魂」句中:「朕幼清以廉潔兮」;勤政則是在西晉「賢明頌」中即有「王用勤政,萬國以虔」之理念。民進黨的創黨精神理念,倒也頗符合儒家在政治治理上對掌權者的期望與要求。而既然會提出勤政與清廉的口號竟而被許多國民所認同、進而逐漸取得政權,就表示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是多麼的不清廉不勤政了。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有一段故事。話說孔子率眾弟子途經一地,進村時遇一童子、一婦女,皆以禮接待來客,孔子一看,便告訴弟子們說,「我們可以離開了,這裡不用再教化。」如果這個社會每個人都知(行)禮義廉恥,孔子還要再教禮義廉恥嗎?然而,就像已退黨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在批評如今的民進黨時說,不能為了追求權位而不顧「禮義廉恥」。呂秀蓮是客家人,在道德禮義上,所受的教化,應該比現在眾多民進黨當權者要深厚多了。
會舉客家為例,倒不是認為台灣社會中的客家人在禮義文化教育上就比其他台灣人(包括俗稱外省籍的台灣人)要更優秀。筆者大學主修是統計,強調的是大數法則、平均數、變異數等數據;而若縱然沒有真確數據,也需以邏輯推論建立假設。以下是我個人推論的一個小典故。
盧秀燕接任台中市長約一年內,我曾專訪台中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江俊龍。東勢客家出身的江俊龍鑽研客家文化,他告訴筆者,客家人不論遷徙客居何處,皆奉「晴耕雨讀」為處世生活之道;晴天自耕自種以養活自家人,雨天便窩居在家修習先賢書。依邏輯推論,古時能受教育者多屬士大夫階級,大多數農、工百姓甚少有受教育機會,但客家人竟多遵奉「晴耕雨讀」之祖訓,顯然受教育的比例甚高;就台灣社會而言,如依不同族群人口數推斷,百多年前(至今?)在文化教育上,客家接受古中華文化洗禮者,比例上應較其他族群高。
諸多創黨元老 重批民進黨已失創黨精神
不僅是呂秀蓮,自林智堅事件發生後,到鄭寶清宣布參選桃園市長這段時間,忽見許多民進黨或前民進黨人士,如游盈隆、許國泰、蘇煥智、吳子嘉、林濁水等人,紛紛批判民進黨掌權派已背棄民進黨創黨時的真民主精神,也不再清廉勤政(既不清廉、也不勤政,就不可能真愛鄉土(人民)了)。
對於蔡英文以主席身分在台大判定林智堅論文抄襲後,還要求(綁架?)全黨要力挺林智堅的「清白」,一些創黨元老更看不過去。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的弟弟、前立委許國泰批評最重而直接,他直言,蔡英文才是「背骨」。現在的民進黨自我沉淪,違背創黨精神,既無公理,也無倫理,說實話的人被排擠,只用聽話的小輩或子弟兵,現在許多創黨老黨員出來支持鄭寶清,就是要教訓這些不肖後輩,因他們是「乞丐趕廟公」。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則批評,人的「良知」不能加以挑戰及背離,為人父母也都會要求子女要「誠實」,政治人物應該「行不由徑」(出自論語),不能不顧倫理,否則社會豈不亂掉?
硬拗文化讓人不齒
呂秀蓮對於民進黨如今的硬拗文化感到不齒。她說,人都會犯錯,但犯錯的人明明心裡有數,卻還在逞強硬拗;在已證明論文抄襲後,全黨還在力挺清白,「是把台灣人當傻瓜嗎?」難道要選舉就沒了「禮義廉恥」(語出管仲)?為何現在民進黨人都選擇唯唯諾諾而導致今天的局面?她痛責如今許多民進黨人為追求權力卻犧牲道德。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上政論節目說,他早在2018年自行退黨時,便發現在民進黨內講真話的人「活不下去(會被蹋出去)」。黨中央不聽不同意見,蔡英文則對日漸嚴重的房地產炒作、貧富差距擴大、少子化、青年低薪與老人長照等顯而易見的台灣社會問題,漠不關心。在黨內聽話比做事的人重要,對蔡英文提出不同意見就被視為「背骨」。如今的民進黨早就失去「清廉勤政愛鄉土」的精神理念,蔡英文所塑造的民進黨內文化,已背離創黨當時追求民主的初衷了。
蘇煥智也感慨,民進黨現今的思維是,只問是否是自己人,是自己人就力挺,而不問是非;致使民進黨成了「幫派化政黨」,「基本的是非倫理變得不重要了」。但失去了倫理、善良等價值,要如何教小孩?這也必然導致社會的混亂衝突。
現今民進黨不見十一冠魄力
在陳水扁2004年之後的第二任期,因兩顆子彈、及爆發多起貪腐事件而導致有施明德號召的紅衫軍運動,後續更引致民進黨內部勇於異議者的批判,但綠營支持者中的「陳水扁們」卻反過來指責這些批判者是「十一寇」。當時除了沈富雄退黨,其餘寇子們大都仍留在民進黨中,尤其,如鄭運鵬、蔡其昌等人,今日在民進黨內尚享有高位厚祿,可惜竟淪為蔡英文挺林智堅的「共泛」結構之一,他們不論是被迫或自願、被害或自害,現早己失了當初十一冠的氣魄。
現存十一冠「餘孽」中仍敢於在媒體上發聲批評民進黨中央的人,只剩下沈富雄、郭正亮、林濁水等;但沈富雄已算是無黨之民,郭、林二人則猶如處於過去在野省議員質詢時最喜歡以「狗吠火車」自嘲的處境,只能在媒體或自個臉書上放放砲、發發言,無能影響民進黨的結構性沉淪。
眾多民進黨創黨元老與資深黨員,在脫離民進黨前,對於民進黨的去中華文化教育少有異聲;但如今看到林智堅、蔡英文、鄭運鵬等人只顧奪取政治權位、也不顧是非的要捍衛論文抄襲者的「清白」時,這許多當年的黨外人士忽然聲聲高舉「清廉勤政」、「禮義廉恥」、「行不由徑」等基本倫理良知價值。想來傳統中華文化良知良能的思想,還是具有其教育的價值。
作者簡介
劉東皋,祖籍山東齊東縣,台灣高雄人,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朝陽科大企管研究所碩士、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曾任經濟日報、台灣日報、新新聞周刊、台灣醒報,並陸續在中部數家私立大學兼課。2014年創辦自媒體中報雜誌至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表面現象的背後實相,記錄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