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懷孕中的媽媽,因為擔心孕期做侵入或放射性治療,對肚子裡的寶寶可能會造成無法預測的影響,因此不敢去醫院做檢查。醫師提醒,癌症是一種可能會復發的疾病,就算懷孕也不能中斷定期追蹤。
中醫大新竹附醫外科部長沈名吟表示,目前醫療科技進步,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檢查方式,像是可使用超音波追蹤、核磁共振、抽血驗癌指數、驗血液中游離癌細胞、游離癌細胞的 DNA 等,都可以幫助懷孕婦女檢查,不會讓寶寶受到傷害。
因程度及懷孕週數決定治療方式
如果懷孕之後才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且懷孕週數在 24 週以內的寶寶,因為寶寶尚未有存活能力,醫師通常會建議以母親身體健康為優先,避免錯過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
超過 28 週以後才診斷出罹癌,以現今新生兒照顧技術發達,即便寶寶提早剖腹,出生後一樣可以健康長大,不用過度擔心早產問題。若懷孕周期為 24 週到 28 週之間的胎兒,醫師可以先藉由醫療減輕腫瘤症狀,只要讓孕婦再度過約四週時間,寶寶出生之後,就可以專心做治療。
早期腸癌存活率高 出現症狀盡速就醫
大腸直腸功能是吸收水和礦物質和排便,所以排便過程如果受到阻礙就容易發生症狀,只是患者常因早期的腫瘤小,尚未塞住腸子,也不會有症狀而無法察覺,一直到腫瘤大到阻塞才出現病症,就醫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期。
沈名吟提醒,如果發現排便習慣改變,像是出現腹脹、腹痛、排便出血、糞便有黏液、貧血或體重減輕等症狀,都要特別小心,其實早期的大腸癌經過妥善治療,有高達九成的存活率,請名眾不要害怕就醫。
罹癌因素「三面向」同時控制才有效
高油脂、高熱量、醃製、燒烤或酒精等屬致癌物食物,確實是罹患大腸直腸癌主因,但其實癌症產生是要從三個面向來看,首先是要有致癌的體質;第二要有致癌物的刺激;最後是靠時間的累積,讓癌症變化變得明顯。
沈名吟說,若能降低致癌物的攝取,當然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發生的機率,但只控制其一致癌因子,其他沒控制好,還是有可能造成癌症,所以不能單從食物阻絕大腸直腸癌病發。
文 / 許筑婷 圖 / 吳翌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