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次伴學的時間裡,我都覺得過得很充足很幸福,因為我可以在這段時間努力成為理想的自己。」因應臺灣新冠肺炎疫情的「停課不停學」政策,慈濟大學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合作「青年線上伴學趣!」於2021年7月啟動,致力於透過人文及閱讀素養線上課程,減少高中以下弱勢學生的夏日學習失落。
隨著疫情解封,中小學陸續恢復實體課輔,但有不少弱勢學生仍需要線上伴學資源,「青年線上伴學趣」於2022年1月至6月持續辦理第三期,共招募213位大學伴投入此專案,陪伴全臺灣及泰國合計425位小學伴,提供英文、數學科學習扶助,同時搭配人文及閱讀素養線上課程,配合臺灣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和雙語國家政策,著重強化大、小學伴的數位應用、英語溝通以及全球公民素養。
隨著伴學對象的不同特質和需求,此計畫發展出多元的伴學模式,包括偏遠學校「散對點」模式,嘉義中埔國小、屏東西勢國小、高雄林園國中,其中西勢國小校長還借出校長室,讓學生們有舒適的環境與良好的設備進行線上伴學;臺南與花蓮學習扶助學生「心光天使」線上與實體的混成課輔等,陪伴國中生國英數等學科的學習扶助;除了臺灣外,泰國清邁慈濟學校也加入英語伴學,一開始因為語言差異,導致在教學和溝通上產生很大的問題,後來大學伴調整課程內容和放慢語速,加上肢體語言的配合,漸入佳境。在期末小學伴勇於站上台發表學習心得,如此大的進步讓許多在電腦前面的大學生及老師們都嘆為觀止。
伴學結束後,學生親筆寫上感恩的話語,感謝大學伴無私的陪伴與教導,大學伴曾詠暄表示,小學伴的卡片讓她感到非常溫暖,使她更有動力繼續往後的陪伴,而實體課輔的模式讓大學伴吳秉洋覺得,在互動上可以更貼近學生,給予更細緻的教學,在伴學中也會適時照顧國中生的生活,在噓寒問暖中傳遞最貼切的關心。
教育是「終身學習」、不斷成長且能回饋他人與社會的歷程。藉由青年線上伴學,培養弱勢兒少的學習動力與生命韌性,透過數位工具學習閱讀、英語、數學與人文,涵育自主學習、友善利他等。因天災與疫情的影響,數位線上學習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不僅提供學童多元的學習資源,同時也讓弱勢或偏鄉學生透過教育改變命運,藉此翻轉其人生。
撰文/姚欣妤;攝影/慈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