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趨緩加上炎熱夏季到來,半夜睡不著,睡眠品質下降,民眾脫下口罩頻率增加,一照鏡子卻成了熊貓眼!專家表示,黑眼圈有分為四大常見類型,平時切勿過度用眼,出門也需要適時防曬,避免眼周加速老化,更無精打采。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李秉勳指出,無論男女都會出現黑眼圈,且皮膚越白、黑眼圈就會更加明顯。此外,不只有熬夜睡不好,才會形成黑眼圈。
若身體營養不良、生大病、出現掉髮、蒼老、疲倦及眼窩凹陷、蘋果肌消瘦、眼周鬆垮等問題,都容易反應在眼睛周圍,使黑眼圈問題浮現。根據不同的體質、生活作息和生理結構的現象,可以簡單區分為四種類型。
類型一:黑色素型黑眼圈
李秉勳指出,此種類型多為日曬跟眼周發炎,導致皮膚黑色素沉積,一般民眾會用含美白成分的面霜及眼霜達到保養效果。若黑色素沉積比較嚴重,可安排雷射治療、皮秒雷射、淨膚雷射、脈衝光等方式,將皮膚底下的黑色素團塊從大塊碎成小塊,加速皮膚代謝,避免堆積在皮下,導致色階產生。
類型二:血管型黑眼圈
血管型黑眼圈形成原因,多為眼周的血管擴張或分布密集,導致眼周膚色比較深,常發生在民眾用眼過度或熬夜緊盯螢幕及鼻過敏的族群,需要保持良好日常習慣,避免血管持續擴張增生。另外,年紀老化後,眼睛皮下組織的脂肪也會變薄,由於結締組織老化因素,深沉血管也會更加明顯。
類型三:結構型黑眼圈
李秉勳指出,結構型黑眼圈多為臉部表面凹凸不平整,進而生成「光與影」的結果,例如眼袋堆積、蘋果肌皮下脂肪消失,都會造成臉部周圍陰影,更加顯示臉部的老化特徵。醫療上可將眼眶周圍跟皮下脂肪回填,把表淺的血管蓋住,避免出現眼窩凹陷、淚溝等狀況,也有人藉此達到臥蠶效果。
類型四:混合型黑眼圈
混合型黑眼圈指的是涵蓋「黑色素」、「血管型」、「結構型」三種類型成因的黑眼圈。李秉勳指出,首先要改善結構型跟黑色素型,除了改善熬夜、減少過度用眼,避免加速血管擴張外,鼻過敏患者也要接受治療,避免血管增生。對於黑眼圈嚴重者,打雷射或淚溝填平,讓血管擴張和陰影擴大得以有效控制。
黑眼圈術前術後保養
民眾常問醫師,「我就是皮膚白,容易黑眼圈怎麼辦?」李秉勳表示,一般會建議「全面性保養」,尤其夏天避免日曬、降低日曬,盡量熬夜用眼過度,避免黑眼圈生成,如果有過敏及鼻塞體質也要進行調整。但結構型黑眼圈,多屬於正常老化的現象,擦眼霜緊緻面霜多少有幫助,但無法跟歲月抵抗,卻也無需過度擔憂。
切記!用冷敷取代熱敷
至於採取手術方式改善黑眼圈者,例如雷射、割眼袋、填補脂肪,千萬要注意術後傷口照顧跟保養。如果眼睛開完刀覺得很癢,小小揉眼一下無妨,但切勿反覆揉眼,避免眼周感染出現「砂眼」的狀況。
李秉勳提醒,若眼睛一但有異狀就要去找專業眼科醫師評估,鼓勵民眾若眼睛很癢,可以改用冷敷的溼毛巾沾濕膚在眼睛上,但絕對不要使用「熱敷」免得血管擴張會更癢。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