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超音波幾乎照不到整個胰臟!胃悶、背痛...有3個胰臟癌警訊,一定要做精密檢查

良醫健康/ 沈彥君 醫師 2022.06.17 09:00
今年剛滿60歲的陳先生,與老婆孩子感情非常要好,老婆想為一直以來工作辛勞的先生安排健康檢查,除了因為關心,還有更多的擔心。原來,先生胃悶不舒服好一陣子,後背還不時的揪痛,這半年來在醫院看腸胃科和脊椎科都沒有發現異常,又聽說背痛可能是主動脈剝離的徵兆,趕緊掛了心血管外科檢查也沒有異狀。看著食慾不佳一直變瘦的老公(半年內瘦了將近10公斤),很希望這次檢查能夠找到答案。

聽完陳太太的描述,我建議陳先生一定要安排全腹部磁振造(MRI)影來釐清胰臟的狀況,為什麼呢?

首先,胃悶不舒服,已做腸胃鏡確認沒異狀,排除腸胃道的問題;而主動脈剝離造成的後背痛,通常是突然劇烈的疼痛,鮮少表現慢性疼痛。胰臟位於後腹腔,橫在胃與脊椎之間,而胰臟後方、脊椎的兩側前方,有由許多神經組成的腹神經叢,調控內臟感覺,若胰臟因為發炎或腫瘤浸潤影響到腹神經叢,疼痛的特點是上腹部深處的鑽孔樣疼痛,且常放射到背部。因此,腹痛、背痛加上體重減輕,腹腔器官一定要做個精密檢查才行。

檢查當日,我進一步問陳先生:「腹背痛的情況,若將身體往前傾,症狀是否會改善?往後躺,不舒服的症狀反而加劇?」陳先生馬上點頭,特別是近來明顯消瘦,更需要往腹部器官找原因。

果不其然,透過腹部磁振造影(MRI),清楚的看到這位爸爸的胰體中央有一處2至3公分左右的腫瘤,占整個胰臟(約12-15公分)1/5大,引起的背部揪痛,應該是腫瘤浸潤到腹神經叢所導致。

胰臟位在後腹腔,是身體最中心、最深層的器官,加上位在胃後方,疾病症狀容易與消化系統毛病混淆,胰臟癌號稱癌王,是由於難以診斷,發現時往往已屬中晚期,不易治療,是醫學上最棘手的癌症之一。

胰臟外觀細長,像一條魚橫躺在胃後方,分為胰頭、胰頸、胰體、胰尾四個部分。若腫瘤位在胰臟頭部,容易阻塞總膽管致膽汁無法暢流到十二指腸,會有黃疸(皮膚和鞏膜變黃)、食慾不振等症狀,是胰臟癌好發也相對容易發現的部位。

但胰臟癌若位在胰尾,在臨床診斷上最具難度,此區的腫瘤幾乎不會造成症狀,會無聲無息進展,等到腫瘤影響到周邊組織器官或已造成腹腔轉移,可能才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的情況。

擔心胰臟問題,比起超音波,我們更建議安排一次零輻射磁振造影(MRI),因為胰臟長度約12至15公分,細長的躺在後腹腔,除非受檢者非常纖瘦,否則腹部超音波,幾乎無法看到整個胰臟全貌,全腹部掃描的磁振造影(MRI)可深入看到腹腔深處,讓俗稱「深宮怨婦」的胰臟現形。

新聞圖片

腹部動態磁振造影(MRI)清楚顯示,胰臟腫瘤浸潤性地向背側影響到腹神經叢,造成深處腹痛和背痛感覺。

這位爸爸的胰臟腫瘤長在胰臟中央的胰體,因為浸潤到腹神經叢而出現背痛症狀,後來轉診評估為二期胰臟癌,經配合開刀、化療,目前體重已慢慢回升,病情穩定,連太太都說,胰臟癌不易發現,還好有及時為先生安排健檢,自己與家人,日後也一定要固定健康檢查啊!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黃雅苓

作者簡介_沈彥君 主任醫師
專長:放射診斷科
現職: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桃園榮民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總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主治醫師

健檢報告沒寫的人生故事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係國內唯一命名「健康管理」之健檢醫院,為建立特色及市場區隔,強化健康管理之品牌形象,提供您及家人量身訂作、獨一無二之專屬健康管理服務。http://www.tpehealth.com/

延伸閱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