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孩子的畫可以看到什麼?孩子心裡裝什麼,就畫什麼!

Heho健康網/Heho編輯部 2022.06.03 09:00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

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

作者: 賴育立

出版社: 采實文化

責任編輯:賴以玲
推薦原因:畫畫,是我們與生俱來就能掌握的技能之一,比話語更能真實體現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孩子畫的內容,通常就是孩子近期最有感覺、最重要或最喜歡的人事物。透過人物大小、擺放位置、距離、用色、創作過程等訊息,幫助我們解讀孩子的內心感受,也進一步拉近親子關係。

幼稚園小班、中班之前的孩子,生活重心通常是家庭,因此孩子畫的內容經常圍繞著家人、家中物品或家裡發生的事情。一般來說,幼兒最常畫媽媽爸爸、自己、兄弟姐妹和其他家人。到了大班或小學低年級,孩子接觸到了同學及老師教導的各領域新知,學校生活打開了孩子的新視野,因此孩子畫的內容越來越多樣化,各類玩具、卡通漫畫人物、學校教的內容(注音、國字、英文單字、數字、圖形……)以及和同學、老師的遊戲玩耍經驗等,都會變成孩子畫作裡的內容。

中、高年級孩子進入「黨群期」後,對群體生活、人際互動、環境關係的意識日益增加,同儕的喜好更深深地影響了孩子而使他們畫中出現不同的內容。從孩子畫的內容可以讓我們了解孩子最近熱衷迷戀什麼、最近學校同學間流行什麼。孩子畫出在學校教室上課情形及下課時和同學做了什麼遊戲活動,也都能讓我們了解孩子學校生活的樣貌。

孩子重視的是……

出現在孩子畫中的人事物代表孩子心裡裝了這些,但畫出來的內容個別間仍然存在著重要性的差別,我們可以從下面四個觀看重點看出孩子心中重要性的高低:

1.大小

羅恩菲爾曾指出兒童畫的人物,表現的不僅是外表的形象,也反映出兒童的渴望、感覺、信念或對外界的想像。例如孩子畫的人物大小,反映的不只是人物客觀的絕對大小,可能也代表著此人在孩子心中的價值。

兒童的繪畫方式通常呈現內心的感受,而不是寫實的視覺經驗。所以當孩子有較強烈感受的、特別感興趣、特別重視或特別喜愛的人事物,他們就會畫得比較大,例如我們常看到孩子會把媽媽畫得特別大,因為在孩子心目中媽媽是比較親密、重視的人物;當他們把弟弟畫得特別小,除了弟弟體型本來就比較小,也有可能是對弟弟有點敵意或不重視弟弟的心理表現,因為心裡覺得弟弟分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而產生排斥心理。

孩子平時都把媽媽畫比較大,但若發生特殊事件時則可能改變畫法,例如週末全家去露營,爸爸陪他踢足球的經驗讓他印象深刻,因此孩子選擇畫了爸爸陪他踢足球的回憶,此時孩子會把爸爸畫得比較大,在旁邊觀看的媽媽則畫得比較小,這樣的創作也表現出此次活動中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大於平時和他比較親近的媽媽。

而孩子若把自己畫得特別大,則顯示孩子的自信心、自我價值感較高,這樣的孩子通常比較自我,也可能是平時在家中較受寵愛的關係,所以會把自己看得比較重。

四歲多女孩畫作。最大的人物是小女孩自己,旁邊紅色較小的是媽媽,兩個更小的是小女孩最喜歡的兩個玩偶,爸爸不在家。(蔡云騫提供)

2.位置

每個物件在畫紙上擺放的位置也都有其心理投射。通常「畫面中間」是最重要的區域,因此大部分孩子會把心中認為最重要的人事物畫在中間。所以我們觀看孩子的圖畫中間畫了什麼,大概就能了解孩子目前心中較重視、較喜愛、較有感覺的是什麼。

其次重要的人事物,孩子就會依序往兩旁或上下擺放,畫在越邊緣位置的越不重要,忽略沒畫出來的更可想而知是什麼意思了。因此我在觀察孩子畫的家庭圖時,我也會特別關注孩子畫在畫紙兩旁的人物有哪些?省略沒畫出來的人物又有哪些?孩子把家中不同人物擺放在什麼位置,都有其心理投射意涵。

從畫面位置的配置來觀看孩子的心理比較適用於幼稚園中、大班以上的孩子,因為中、大班以上孩子開始比較具有整體畫面的空間配置概念,三、四歲以下幼兒畫圖通常很隨性,拿到畫紙想畫哪裡就畫哪裡,才畫完左半邊可能就跟你說他畫完了要換一張新的紙,我們大人可能會說:「這一半邊都沒畫啊,這樣空空的就換紙好浪費喔!」但幼兒可不這麼想,他們就是覺得畫這樣就好了,他們沒有要把畫面畫滿或空間配置的概念,更沒有浪不浪費的觀念,他們只知道想畫的已經畫完、表達完了。

所以若觀察幼兒畫出圖形的位置分配從隨意錯落變成有意識地擺放在不同位置,或是開始有意識地從畫紙中間開始畫起,都意味著孩子對於畫紙的空間分配和邏輯順序的能力有所提升。

八歲女孩畫作。由於爸爸生日,因此女孩將爸爸畫在圖畫中間,平時創作則不一定會把爸爸擺在畫面中間。(蔡忻晅提供)

3.出場順序

孩子心中越重視、越喜歡或越有感覺的,就會越早想到而先畫出來。

若孩子畫的是人物,可以觀察孩子先畫出什麼人。心中越重要的人物,出場順序就越前面,其次再觀察孩子第二個、第三個畫的人物是誰,這樣的人物出場順序標誌出此刻孩子心中對這些人物的印象和感受。若孩子畫的是物品、事件或故事,一樣可觀察孩子畫的先後順序,孩子先畫了什麼內容,依序又畫了哪些內容,觀看孩子畫出的順序,大致上就可以了解這些人事物在孩子心中重要性的排序。

塗色的順序也很值得觀察,它同樣能傳遞出孩子的一些內在心理。我會觀察孩子先幫那些圖像塗色,先塗人物或事件?這先後順序一樣有重要參考價值。孩子先塗了什麼顏色?是暖色還是冷色?亮色還是暗色?後續又塗上了哪些顏色?而較早畫出的人事物,孩子又是塗上什麼顏色?這些綜合起來觀察,都能夠讓我們解讀到孩子許多細微的心理。

當然一張圖畫只能呈現孩子當下的心理狀況,孩子畫的出場順序也是會改變的,也許過一個星期之後孩子再畫類似的圖畫內容時,出場順序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期間新的生活經驗為孩子帶來了心理變化,因此觀察孩子畫的出場順序也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孩子內心世界的轉變。

而孩子常畫的「第一個人物」若總是固定不變,例如學齡前幼兒最常見的情況,不是先畫出媽媽就是先畫出自己,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媽媽在他心中是非常重要的依附角色。總是第一個畫出自己的孩子,通常是比較自我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烈,尤其若總是把自己畫得很大,那麼通常也會是比較有自信或平時較受到關注、寵愛的孩子。

四歲女孩畫的一家五口和家裡的貓咪。小女孩畫出的順序為:貓咪、自己、二哥、媽媽、爸爸、大哥。(楊宇菲提供)

4.細節

孩子對於細節描繪的精細程度也顯示出了孩子心中認知的重要性。孩子心中越重視的人事物,就會花越多時間和精力著墨,自然描繪出較多的細節。

例如孩子較喜歡媽媽,就會在媽媽身上著墨較多,孩子會很認真地畫出媽媽身上的髮飾、配件,細膩地刻畫媽媽的五官、表情、肢體動作或服裝上的紋路等細節。孩子很喜歡飛機,就願意花時間去鑽研各類型飛機形狀、特色、功能,然後畫出飛機各部位的細節。所以觀察畫作中那個部分孩子畫得最詳細、花最多時間精力,大概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心思和重心在哪裡。而孩子省略、忽略不畫的細節,例如某些人物畫得很簡單,甚至連顏色都不想塗,自然也都有其意義。

整理/賴以玲、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畫畫讓孩子擁有想像力,更練習了「表達能力」!盤點常見兒童畫筆及適用年齡

為孩子打造一個能自由畫畫的地方!3 種能把牆壁變成大型畫布的方法

疫情期間,孩子的情緒波動變大怎麼辦?職能治療師教你從「4 不 3 要」著手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