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不只「腦炎」兒童染疫這些併發症比例高! 3歲以下風險最大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2.05.30 11:03

國內這波確診浪潮下,出現不少兒童染疫後出現腦炎,最後甚至不幸病逝的個案,讓不少家長相當擔心,衛福部疾管署在日前召開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會議,除了腦炎以外、心肌炎、哮吼症、多系統炎症徵候群等也都是兒童染疫後該注意的併發症。

兒童中3歲以下、 12歲以上風險最高

根據美國累積至今 18 歲以下的兒童感染後的疾病嚴重程度,其中 66 %為無症狀、 27 %是輕症、 5 %中症、 2 %為重症,若以這樣的比例來進行推估,台灣接下來確實會有一定比例兒童染疫病發中重症。

臺灣兒科醫學會副祕書長、臺中榮總兒童心臟科主任詹聖霖醫師分析:「以國內內政部統計小於 18 歲約有 400 萬人,如果以 20 %感染來估算,約有 80 萬人得到感染,其中可能面臨 2-6 萬人中重症、320-840 人死亡。」需要注意併發中重症的警訊症狀、早期辨識。

不少家長擔憂兒童感染 Omicron 變異株以後,似乎比之前變異株嚴重,詹聖霖解釋:「雖然傳染例增加,感染人數增加、住院人數增加,但是需要中重症照護、侵入性呼吸治療的比例是差不多,只是當感染人多,照護的人也會變多。」

哪個年齡層需要注意,根據各國統計發現 5-11 歲的兒童死亡率是最低,詹聖霖分析:「 3.1 歲以下兒童和 12 歲以上青少年併發重症、死亡的風險較高,整體死亡曲線呈現一個 U 字型。」

圖片擷取自:疾管署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會議

除了年齡以外,本身具有潛在疾病者的兒童,中重症的風險較高,像是免疫不全的兒童、有些潛在疾病像是肥胖、糖尿病、早產兒,家長也要特別注意。依據不同病程,臨床上也觀察到不同的症狀及併發症。

輕症當中五種常見症狀:

  1. 發燒、畏寒
  2. 咳嗽
  3. 喉嚨痛
  4. 鼻塞
  5. 頭痛

中症當中五種常見併發症:

  1. 腸胃炎/脫水
  2. 支氣管炎
  3. 肺炎
  4. 細支氣管炎
  5. 哮吼症

重症當中常見併發症:

  1.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2. 呼吸衰竭
  3. 腦炎
  4. 心肌炎
  5. 敗血症

從新冠病毒開始流行後,發現哮吼症患者開始增加,詹聖霖說:「 81% 個案都發生在Omicron 期間,其中 12% 需要住院,案例雖然多但是沒有比較嚴重,沒有患者需要插管、死亡,但需要提醒醫師及家長,孩子出現哮吼症時需要聯想可能是不是感染新冠病毒。」

另外,在疫情之前兒童心肌炎發生率大該是萬分之一,但疫情以後心肌炎發病率提升至千分之1.5,在流行期間心肌炎發病率較往年高出 42.3 %,染疫後也有可能有心血管系統被侵犯的可能。

最讓家長擔憂腦炎的問題,根據國際期刊統計 40 %住院染疫兒童出現至少一種神經學症狀,包括頭痛、急性腦病變、抽搐、虛弱、頭暈,一旦如果出現神經學症狀的兒童有  50  %會需要進入加護病房,死亡率也較高,更擔憂未來會出現神經學後遺症。

推估 2-4 成的病人會有神經學症狀,可能會有一半演變為神經重症,約有 2-5 %神經系統侵犯後會死亡,不同年齡層神經學表現略有差異,詹聖霖說:「小於 5 歲的兒童如果有神經學症狀比較會用抽搐、意識改變、虛弱來表現,學齡 5-12 歲則是以頭痛、意識改變、虛弱為主,年齡再大一點 13-20 歲則是多了嗅味覺異常。」

家長密切監測有無警示症狀

建議家長兒童居家照護期間,要監測體溫、計算每分鐘呼吸次數、觀察活動力、記錄一天的進食量、尿量、呼吸時有無胸凹現象、膚色是否發紺、肢體是否冰冷等。

圖片擷取自:疾管署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會議

另外,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往往在經過一波大流行以後,經過幾後以後就會有一波多系統炎症徵候群的患者出現,推測台灣之後也會有多系統炎症徵候群的病例出現,較容易發號在男生主要是在學齡的兒童身上,以發生率推估每個月大約會有 20 人,死亡率約 1.8 %比川崎症超出許多,孩子有任何症狀變化都必須要提高警覺。

參考資料:COVID-19 Grand Rounds: 兒童新冠病毒感染警訊症狀與急診處置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快篩陽性即確診哪裡可評估?全台各縣市醫療院所名單一次明瞭

微溫、吐瀉也是確診症狀!年長者 4 大非典型症狀應快篩

台灣疫情將走紐西蘭模式?回顧當地確診從高峰到趨緩,現階段得更注意「這兩件事」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