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4/11世界巴金森日 桃園醫院關心民眾健康

台灣好新聞/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22.04.09 00:38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四月十一日世界巴金森日     桃園醫院關心民眾健康(左一社工黃華欣、左二醫師邱詡懷、右一個管師陳至潔)四月十一日世界巴金森日 桃園醫院關心民眾健康(左一社工黃華欣、左二醫師邱詡懷、右一個管師陳至潔)


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好發於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台灣目前約有十萬名病友,且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的緣故逐漸升高中,而每年的4月11日則為世界巴金森日。衛生福利部神經內科醫師邱詡懷指出,巴金森氏症是因為患者腦部的多巴胺分泌不足,導致包含運動困難等等多樣性的症狀,常見的核心症狀為肢體顫抖、動作緩慢、平衡失調、肢體僵硬等等。大半民眾就醫時已經症狀相對嚴重,動作緩慢、時常跌倒、走路駝背且為小碎步。

邱詡懷進一步說明,巴金森氏症在早期也有一些前兆的症狀,包含嗅覺退化、睡眠做夢時出現拳打腳踢的情況(即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長期便秘、憂鬱、反應變慢等等情況。建議民眾如果有類似的症狀,建議儘早就醫診斷,接受治療。

巴金森氏症患者大約有四成的病患到了病程後期,可能會出現失智症的病症,邱詡懷解釋,因為病患有動作障礙導致反應慢、表情淡默的表現,所以當病患出現記憶力障礙及其他智能退化的情形時,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桃園醫院社工黃華欣提醒民眾,如果已經有疾病的前兆或這些巴金森氏症的症狀,請務必提早就醫,有正確的診斷才有正確的治療。若是發現時已經可能合併有失智的狀況時,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失智症整合中心個管師陳至潔也指出,當家人出現注意力變差、有幻覺和妄想、對於解決問題、計畫和回憶事情發生困難等。民眾也可以至失智症整合中心進行諮詢,桃園醫院失智症整合中心個管師將會提供您醫師掛號建議及照護須知。

更多新聞推薦

安平級巡防艦交船命名 陳其邁:展現高雄造船業實力

熱門關鍵字:

桃園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