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竹科2期擴建用地文資豐 開發.保存陷拉鋸

客家電視台/吳湘屏 羅弘昇 新竹 2022.02.18 13:36

最近新竹縣寶山鄉的竹科2期擴建計畫,與當地的歷史文化出現保存與否的爭議,開發與文資究竟能不能並存呢,新竹市金山里的風空伯公,過去曾經因為高鐵的興建,一度面臨要拆遷的命運,所幸當年地方人士積極爭取,成功讓高鐵公司同意微調路線,老樹和伯公因此獲得保留的案例。 高鐵、老樟樹和伯公同框,這是現代與傳統面對開發共存的景象,當年高鐵在興建時,新竹市金山里的開山伯公,以及300年以上的老樟樹,面臨拆遷後得以保存。 新竹市金山里長 吳慶杰:「我認為就是說,這老樟樹跟這樟樹下伯公,是我們這裡風空聚落當地老百姓,一個精神,一個守護神,早期來開墾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那種精神的寄託。」 回憶起當年,金山里里長吳慶杰不願意當地人的記憶空間,在大型建設進入時,只能被迫遷離,因此挺身而出,帶領小蝦米和大鯨魚溝通。 新竹市金山里長 吳慶杰:「我們經過差不多一年的溝通抗爭,用那紅布條跟臺灣高鐵對話,不過我認為我們做對的事情,剛好遇到對的人,因為殷琪董事長,她有她的人文的想法,到最後她認為說,她有辦法把這樹,伯公保留下來,她最後她就花了好幾千萬,把路線稍微偏一下,最後這樹就留下來了。」 而現在寶山鄉大崎村竹科2期擴建,似乎也是文資拉鋸戰,除了相關單位,對於文資的認定落差之外,有議員批評資訊不夠透明,也是造成搶救不及的原因之一。 綠黨新竹縣議員 余筱菁:「新竹縣政府在這個案子,從頭到尾完全沒有讓我們所有的議員,知道這裡面有文化物資在那,結果現在要到過了,我們才知道,裡面有文資的物件要保存,我覺得這是太慢了。」 臺灣的經濟發展社會變遷至今,文化資產的保存,牽涉到「解釋」與「價值」的評估,有時站在不同的視野,或許也可激盪出不同的共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