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非典型企二代,鏡頭下見證平凡與美好

樂聯網/晴山 2022.02.17 19:57

「你問我為何拿起相機?我問你為何還沒拿起相機?」紀錄生活、望向世界,吳迪娟的攝影人生,是成長蛻變後的清晰境界。

【圖文/字圖所整合行銷《創見者們》】

吳迪娟   築夢影像工作室創辦人

11歲那年,如果不是父親買了那台配置簡單的相機,吳迪娟對於攝影的啟蒙就不會那麼早,觀景窗裡的無限可能,誘發出勢不可擋濃烈好奇心,從此,她藉著探索,為家裡留下了無數幸福快樂的畫面。十多年過去,熱情未減的攝影執念,現在不但已成為她人生的一部分,去年初,她甚至決定帶著相機在創業藍海中揚起船帆,開始一段完全屬於自己和攝影的冒險旅程,成為一名旅行攝影師。

一個人的攝影「團隊」

寫腳本、畫分鏡、架起相機採訪攝影,吳迪娟笑稱自己就是一個小型攝影團隊,沒有一樣工作假手他人。為了求精求益,她最近還上起了打光課,為的就是讓自己的作品看起來更專業、更精緻、更有感染力。

拼命榨出每一分對於攝影的熱情,一個27歲的旅行攝影師,在各式各樣與影像有關的場合,無論動態或是靜態,都看得見吳迪娟的身影;人物形象、企業形象、敘事紀實,甚至是商業拍攝等,都屬她的工作範疇。對影像創作充滿熱情的她,其實大學剛畢業時做的是跟攝影看似毫不相干,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需要在一方空間中構圖並創造美感的:室內設計師。

立志當個設計人

生長在設計師家庭,父親是知名廚藝品牌生活館及系統傢俱公司的創辦人,母親同樣從事廚具設計相關工作,吳迪娟從小就看著父母畫圖、談案子、簽約、施作、完工。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她以父母作為標竿,並對設計產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嚮往,大學選擇進入相關學系,畢業後亦如願成為一名室內設計師。

身為企二代,吳迪娟的人生發展若照世俗的標準來看,大概就是順勢接下父親事業之類的情境;「我的確紮紮實實的做過三年的室內設計師,回想起第一個工作,在那個專門設計商辦的室內設計公司,極具挑戰性的生活讓吳迪娟做得很開心,公司也對她的能力感到滿意,在試用期未滿的情況下,公司甚至同意讓她留職停薪去歐美完成自助旅行的夢想,那是她自大學時期就已經規劃的壯舉,但在壯舉實現的同時,一帆風順的職涯起手式卻在不久後由紅翻黑,因長時間的放鬆,人變得鬆散,接踵而來的失戀重擊,導致她在半年後離職。

似乎是仍執意要追尋什麼,失業後,吳迪娟並沒有急著尋求父親羽翼的保護,反而隻身前往成都,展開一場三十天的背包旅行,在這中間收到兩份工作邀約,一個是長沙的青創基地,青年旅館的室內設計師工作,另一個是湖南的鳳凰古城民宿店長的工作,最後她選擇了後者,經歷異地工作的過程,尾聲時因好奇接下來的應有待遇,所以查了當地薪資水平,結果意外發現當地大堂經理一個月的薪水折合台幣僅六千元,當時的她才24歲,不想就這樣在那邊過半退休生活,除了想給家裡生活費,一方面也想與父親修復關係,所以打了電話給他,表達了自己想回家的想法。

感受到自己與家人之間深刻的羈絆,回台前夕,她打了通電話回家,表明接班的意願,而她的父親或許是內心早有期盼,欣然同意。「我父親說他接到我電話的時候,他正在開車去公司的路上,驚訝之餘,他當下腦筋一片空白,不知道我發生什麼事,也不知道我在課堂上學到了什麼,只覺得苦守寒窯十八年,這個女兒終於要回來了」!

一趟心靈旅程,促成了兩代間事業的接軌,但在吳迪娟的內心深處,當時的她,更急切想做的事,是希望藉由工作,修補與父親每況愈下的感情。

與父親摩擦多,只因性格太相似

說起小時候,吳迪娟談到她與父親的關係很親密,只是隨著年齡增長,自我的性格及意識越來越鮮明,她也和許多家庭的孩子一樣,與父親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疏離。

為了重新修補裂痕,拉近與父親之間的距離,吳迪娟原本計畫以工作作為接合劑,但效果卻不如預期。「我覺得每個企二代都不容易,當二代太難了,對我來說,頂著這個身分的,都是要鍛鍊心智力量的一群人」。

吳迪娟的父親經營的是系統傢俱公司,接了許多居家設計的案子,在她加入後,她與父親幾乎成了一個工作小組:父親接案,女兒畫圖,彼此分工明確,為了給客戶一個幸福居家,兩個人做起事來都是拚盡全力;但終究父女二人的個性太像,都屬衝動類型的人,長久下來,反而變得有些水火不容,儘管工作將兩個人綁在一起,朝夕相處卻沒有讓關係變得緊密,來自父親的高度壓力,加上自己追求完美的個性,兩條平行線最終沒有走到交會的那個點,接班問題再度浮出檯面,在父親公司合約到期的當下,無力在工作中找到平衡點的吳迪娟再次離開設計產業,她說道,「顯然預想與現實確實是存在差距的,想靠著一起工作增加親子互動的策略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在那段關係變得更疏遠的日子裡,吳迪娟一度放下相機,再也無法拍攝任何作品。

再次拿起相機,是在慶祝弟弟大學畢業的一場家族旅行中,一心想為這段歷程做出完美紀錄的她,在行程結束後便專注於剪輯工作上,也許是過度求好心切,吳迪娟甚至錯過了一次家庭聚餐,在獨缺一人的座席上,父親等到菜都涼了,因此勃然大怒,找她質問,當下她也不甘示弱,自認自己是為了想讓家人盡快看到影片才會錯過飯局,兩個人誰也不肯放低姿態,唇槍舌戰催化了彼此間的憤怒,最後還失控發生衝突,父女關係盪到谷底。

因為個性相似,歷經漫長的磨合,父女間最終在彼此願意放下成見,付出更多的關愛及包容而變得更融洽。(圖片提供:吳迪娟)

自此,吳迪娟只要拿起相機,就會想起與父親的那段不快,而那個今天被她拿來創業的工具,就這麼被塵封了好一段時間,直到前年底,她接受父親邀約一起前往馬來西亞參加成長課程,期間,她曾多次與老師談論親子感情的議題,並從中領悟到相處的奧義,歷經一段調適自己的過程,父女間開始慢慢瞭解彼此,願意付出更多的關愛與包容,兩個人才又漸漸的和好如初。

她,是人生路上的旅行攝影師

旅行與攝影,幾乎可以定調為吳迪娟人生中的兩大主旋律,走過世界各地,慣於紀錄關於旅途中的影像,別人眼中的國外或許很美好,但她最愛的始終還是家鄉的一切,或許是人情味,也許是大環境。「基於對台灣的愛,所以我覺得該為這塊土地做點什麼」,她表示,當自己決定以一百位簡單卻不平凡的台灣人物作為探訪對象時,前年12月便開始踏上屬於自己的攝影之路,想法很簡單,若是能找到那麼多與她一樣「想為台灣做點什麼的人」,那麼旅行攝影師這個稱謂,就有了新的定義與價值。「我總想,旅行攝影師應該是種不侷限於動態攝影的職稱,它該被定義為既捕捉影像,也聆聽受訪者聲音的旅者」,吳迪娟認為,旅行,不是去了哪些景點,對她而言,「生活其實已是一場旅行,走在路上,你每次能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

如果要以一支影片來說明理念,她所創作的「想寫封溫柔的信給你」,或許就是最好的詮釋。她費時兩個禮拜,拍攝的都是些平凡無奇的生活百態,和母親去市場、公園吹泡泡的孩子、草地上的小狗、藍天或白雲等等場景,原點很單純,就是想以最簡單、最自然的畫面,帶給閱聽受眾溫暖與療癒。「2020年發生了很多事,對於很多人來說,包括我,在這一年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一些困境,我很希望透過這個單純的小品,把對人的關懷,以影片的方式傳遞出去」。

「生活初心文案」,人生舉辦的第一場講座,用經歷詮釋創作,吳迪娟的故事,激勵了無數與會者。(圖片提供:吳迪娟)

儘管前年底就已經決定創業,不過卻一直沒有實際行動,去年初與朋友在札幌旅行時,因為成長營群組的開設,她才真正開始攝影師的職業生涯。「成長課程的老師開設了一個群組,要大家輪流分享一件事或是推銷一樣東西,在北海道的一天晚上輪到我分享,於是我向大家推銷了九十秒的『形象名片』動態影片專案,僅靠著誠懇的介紹,那晚就有二十多人向我下了訂單,我也才發現,原來這樣的商品是被市場需要的」!

豈止是一個奇蹟,一次分享,讓吳迪娟看到創業的無限可能,那一晚,札幌的夜空肯定是璀璨繽紛。

拍攝,同時成為故事的搜集者

身為一個喜歡聽故事的人,吳迪娟在即將屆滿一年的職業生涯裡最大的收穫,就是聽了許多人的人生故事,「如果你認真去聆聽受訪者的閱歷,很多時候,他們的感受,往往也會複製到你的情緒裡」;故事,總是有血有淚,有歡笑,也有哀愁,她談到最近受邀拍攝的一個案子,一部關於台南新營太子國中體保生的紀錄片,儘管這個案子還沒有開始執行,但客戶在講述想拍攝的主題時,所講述的事已經深深抓住她的心,過程中,對方還一度感動落淚。這是吳迪娟能透過專訪時,用傾聽來感同身受對方的一段旅程。

在意品質,又注重與被拍攝者間的互動,為了做出符合自己預期的成品,吳迪娟總習慣在開拍前先與當事者攀談,她認為,一旦與對方成為朋友,彼此間卸去心防,拍攝出來的成品就會顯得自然且真實,她自嘲與被拍攝者之所以能夠毫無芥蒂的交流,或許就是因為長期熱愛旅遊、廣交朋友以及參與各類課程訓練出來的「超能力」。

踏出第一步後,切記不忘初心

身為自由創業者,她很能體會全力以赴的價值,因為打造一個事業,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跨出第一步。「創業是從無到有、從0到1,0到1的距離雖然微不足道,但在創業者的眼中卻常常是一堵厚實的大牆,一旦掙脫了0,那麼2、3、4、5,就能任由你自由發揮」!

常常把「初心」二字放在心裡,吳迪娟認為,人絕對不能忘了初心,特別是一個創業者,對她而言,越是依循著初心做出來的東西越純粹,而越純粹的東西越有力量,「我的初心就是從生活中發現美,並發自內心,誠懇的將其紀錄下來」。抱持著這樣的理念,吳迪娟透過觀景窗看見的,再也不是單純的一個人、一朵花或是一片雲,而是包含著那個人、那朵花及那片雲背後的故事。「我無法決定世界的快慢,但我可以收藏瞬間的永恆」,正因為世界上每一件人、事、物都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於是,我們總能在這位新銳旅行攝影師的作品中,看見讓人驚嘆的生活軌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