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薛子隨筆》閑話水滸人物《智多星吳用》

優傳媒/ 2022.02.08 08:07

水滸人物吳用示意圖 (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一般人看水滸,都是看熱鬧,什麽“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林沖雪夜上梁山”,“汴京城楊志賣刀”,“吳用智取生辰綱”,“景陽岡武松打虎”,“潯陽樓宋江吟反詩”等, 終至於最後的“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驚惡夢”一路讀來,確實是峰回路轉,精彩非凡。

 

各人看水滸傳,其實是“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水滸傳有很多深刻含義,一般人是不會注意的。

 

早期的水滸傳,有《金聖嘆評注水滸傳》版本。清初怪才金聖嘆,對於水滸傳,寫了評注,可以幫助讀者瞭解,施耐庵寫水滸的隱喻含義。

 

不過,後來出版的水滸傳,都把“金聖嘆評注”給刪除了。這是因爲胡適主張,讀者應自行閲讀水滸,不要受到“前人觀點的影響”。

 

國學大師錢穆,對於《金聖嘆評注水滸傳》從市場消失,持反對意見。錢穆認爲,金聖嘆的評注,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不再出版《金聖嘆評注水滸傳》,是文化界的損失。

 

胡適人脈深廣,在政治界與文化界的影響力,在當時,遠大於錢穆。所以,在胡適派主導之下,我們現在很難看到《金聖嘆評注水滸傳》了。

 

至於讀者自行閲讀,是否能讀出其中深意,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譬如,現行70囘本水滸傳,最後是盧俊義在夢中,夢見“竹林七賢”的嵇康,將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一起處斬,這個結尾,到底什麽意思?爲什麽是“嵇康”? 很長時間内,我都沒有搞懂。

 

甚至可以説,沒搞懂也無所謂。古人不也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嗎?

 

不過話説回來了,如果能有機會搞懂,當然還是比搞不懂的感覺,要好得多。

 

本文閑話水滸人物“智多星吳用”。本文的一些論點,也來自於“金聖嘆評注”。

 

         1.水滸傳作者施耐庵

 

要瞭解一本著作,一個切入點,就是要瞭解書的作者。關於水滸傳作者的研究指出,此書主要作者應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之後,再經後世代多人潤色增補而成書。

 

據考證,施耐庵曾是元朝末年,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的軍師。張士誠親身參與了反抗蒙古元朝政權的戰爭,一度被蒙古政權招安,後來又叛離蒙古元朝政權。

 

張士誠、陳友諒與朱元璋,是當時最有實力的軍事領袖,三人共爭天下。最後逐一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所滅。

 

施耐庵以親身經歷爲參考,寫下了水滸故事。水滸故事中,很多好漢原型,取自於張士誠團隊中的軍事將領。

 

在張士誠爭霸天下過程中,施耐庵建議張士誠“緩稱王”,並且兵據長江以北,採取攻勢。這就是中國自古以來,所謂的“守江必先守淮”的戰略思維。

 

張士誠沒有聽取施耐庵的意見,決定自稱“吳王”,定都於江南蘇州,採取守勢。

 

張士誠定都江南蘇州,缺乏防禦縱深。一場戰爭的失利,整個的基業就沒了。

 

總之,後來張士誠垮了,被朱元璋所殺。施耐庵離開了張士誠,僅以身免。

 

據説,施耐庵與劉伯溫相識。張士誠沒有聼進施耐庵的建言,失了天下。劉伯溫襄助朱元璋得天下,成爲國師。

 

施耐庵後來在蘇州施家橋寫水滸。在施家橋,施耐庵的墓地的西面有蘆葦蕩,相傳「水泊梁山」的描寫,多取材於此。

 

歷史的發展很耐人尋味。施耐庵在事業上無法施展抱負,最終隱居寫書,成就了文學巨著《江湖豪客傳》,也就是今天家喻戶曉的《水滸傳》。

 

劉伯溫雖然輔佐朱元璋一統天下,建立歷史功業,最終為朱元璋所忌殺。

 

如果要頒發“終生成就獎”,該頒給施耐庵,還是劉伯溫,必然有一番爭論。

 

2. 智多星吳用

 

明白施耐庵的背景,再來看看水滸傳裏的軍師“智多星吳用”,有些事,就看得出“門道”了。

 

首先,“吳用”這個名字取得很可笑。“吳用”豈不就是“無用”嗎?堂堂水滸眾好漢的頭號軍師,怎麽會是個“無用”先生呢?

 

施耐庵隱喻的含義,很清楚。他自己飽讀詩書,見解高遠,身爲張士誠的幕僚軍師,眼望著自己的主帥,做出錯誤決策,走向敗亡,他是否會自感自己是個“無用”之人?

 

所以,施耐庵寫水滸傳,為書中的頭號軍師,取的名字,就是“吳用”。“吳用”者,“無用”也。

 

         3.“吳用”爲何“無用”?

 

在水滸傳中,吳用是怎麽樣的“智多星”,又是如何的“無用”呢?

 

簡單看看水滸傳七十回本的回目,與智多星吳用有關的,有第十四囘的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第十五囘的《吳用智取生辰綱》,第三十五囘的《梁山泊吳用舉戴宗》,第五十五囘的《吳用使時遷偷甲》,第五十八囘的《吳用賺金鈴吊掛》, 第六十五囘的《吳用智取大名府》,可知吳用貫穿全書各回目,確實是梁山組織體系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既然如此,“吳用”爲何“無用”呢?

 

因爲吳用的貢獻,都只是在“戰術”層面。所有他的謀略,只是用在各個“戰場”的作戰部署與執行。但是,攸關梁山前途發展的大決策,卻又都與他無關。

 

梁山真正厲害角色,還是“天魁星宋江”。

 

攸關梁山發展的兩個最關鍵的轉折,都是由宋江主導與操盤。

 

第一個關鍵轉折,是梁山領導權的易手。

 

這一點,毛澤東讀水滸傳,對於“宋江架空晁蓋”的“陰謀”,就很有心得。毛澤東在文革期間,就曾提出“要打倒黨內宋江奪權派”的鬥爭口號。

 

梁山的“創業領袖”是晁蓋,而吳用,原是晁蓋的嫡系幹部。宋江精心策劃,逐步奪權,最後關頭,吳用也不得不背離原主帥晁蓋,投靠宋江。

 

這個“宋江架空晁蓋”的過程,水滸傳寫得很細緻,要很用心的讀,才讀得出其中的“貓膩”。

 

在宋江奪權過程中,身爲智多星的吳用,眼看著宋江步步進逼,晁蓋的老班底,一再被邊緣化,吳用完全無力抵制,就此而論,“吳用”確實“無用”。

 

第二個關鍵轉折,是梁山發展方向的大改變。

 

金聖嘆讀水滸,對於水滸故事的後來發展,非常不滿,說“畢竟還是投降思想”。

 

所以金聖嘆大筆一揮,把水滸一百二十囘攔腰一砍,把後面幫朝廷四處征戰的部分都刪了,將水滸定為七十囘版本。

 

晁蓋時期,梁山好漢的中心思想,是“替天行道”。石碣村阮氏兄弟的《漁歌》,就清楚描述了晁蓋創業時期的“革命思想”。

 

《漁歌》如下:

 

“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怕朝廷不怕官,水泊撒下羅天網,烏龜王八罩裡邊;

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求富貴不做官,梁山泊裡過一世,好吃好喝賽神仙。”

 

宋江奪權之後,梁山的定位,就徹底改變了。變成了要“爭取招安”,宋江哥哥要為“兄弟們圖謀一個出身”。

 

原來梁山兄弟們聚會議事的大堂叫《聚義廳》,宋江一旦坐上了金交椅,就立刻改名為《忠義堂》。

 

換句話説,宋江甫一上任,就要準備“效忠朝廷”,而不再是晁蓋時期的《替天行道》了。

 

這個梁山發展方向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智多星》吳用,完全沒有置喙的餘地。

 

水滸傳中《智多星吳用》的角色,也許就反映了施耐庵在張士誠團隊中的無奈。施耐庵感嘆自己足智多謀,在張士誠帳下,終歸只是個“無用”的角色。

 

所以,他為水滸書中的頭號軍師,取了個“吳用”的名字。

 

明面是“智多星”,實際是“無用”。這就是施耐庵筆下 “智多星吳用” 的 “隱筆”。

 

至於宋江,我認爲,在梁山眾好漢中,若論領導統御的才幹,無人能與他競爭。宋江是梁山好漢中,當之無愧的第一把領袖人才。

 

施耐庵寫宋江,就如同他寫吳用,一方面是基於他自己在張士誠軍中的“實戰經驗體會”,寫得很實際;另一方面,他也用了很多“隱筆”,在故事情節中,暗藏了很多“貓膩”。

 

對於宋江的領導與統御才幹,我做了獨到的分析。因篇幅較長,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