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步道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樂野村,南起米洋村米洋吊橋與福山古道相接,一路蜿蜒米洋溪畔北行,可前往湖底,原稱米洋溪步道,全長約2.3公里,鄒族村民取「米」(米洋村)、「湖」(湖底) 諧音,命名為「迷糊步道」。沿途竹林茂密林蔭蔽天,溪水淙淙,蟲鳴鳥叫生態豐富,途中設有多座觀景平台及涼亭,都是以鄒族傳統工法建造充滿野趣,木棧道高低起伏平緩好走是親子路線。
迷糊步道共有三個出入口:北口在台18線66K處,設有涼亭、廁所及停車場;西口在阿里山鄉公所旁,經樂米吊橋可銜接步道;南口在169縣道24.5K處的米洋吊橋旁,步道在這裡連接福山古道。
迷糊步道北口 (台18線66K) 意象標誌
台18線66K處北口,入口斜坡道旁一整片福爾摩沙櫻 (白色緋寒櫻),1月下旬開花,是台灣原生白山櫻,與日本綠萼櫻很像,但不是綠萼櫻,台中農業試驗所人員確定這是變異種白色緋寒櫻 (白子化),即以新發現名義,登記為台灣緋寒櫻的原生亞種 – 白花山櫻。
步道旁幾株山櫻花 (緋寒櫻) 雖是少數,但也不遑多讓的盛開,與白花山櫻相互爭豔。山櫻花 (緋寒櫻),每年2月開花,是台灣最早開花的品種,豔麗的桃紅色,三朵花一簇,花瓣為5枚單瓣,下垂吊鐘形花朵十分好辨識。山櫻花 (緋寒櫻),盛開時整株花樹只有花朵沒有葉子,落花時全花落下。
用原木、竹、黃籐及五節芒等材料,以鄒族傳統工法搭建的涼亭,充滿野趣。
停車場的廁所置身山巒巨竹林間,美侖美奐被當地居民喻為「五星級廁所」。
筆者(夫子) 一行人,由北口(台18線66K) 處進入迷糊步道向南走,因行程時間限制,只能走迷糊步道北段約1.2公里,經樂米吊橋由西口走出,到達169縣道旁的阿里山鄉公所。
水鴉腳秋海棠,莖柄吃起來酸酸的,能刺激唾液分泌,可做為野外解渴的求生植物,但植物中含有蟻酸,不宜過量食用。
筆者(夫子) 非常贊同風景區設置高架木棧步道,取代傳統水泥步道的作法,高架木棧步道除了能規範遊客活動範圍外,也可降低遊客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讓動物可以自由穿梭木棧道下,也讓植物及土壤不受踐踏及破壞。
鳥巢蕨,又稱山蘇,植物葉子向外簇擁生長,中間形成一個空「漏斗」,外觀看上去很像「鳥巢」,因此取名鳥巢蕨。鳥巢蕨最大的特點是,自己會利用中空的「鳥巢」來「收集」落葉和鳥糞等轉化成肥料。
柚葉藤,葉型呈現大葉帶小葉的樣子(葉柄翼化的結果),像是柚葉的縮小版,因此被稱為柚葉藤。
這棵筆筒樹 (蛇木),筆者(夫子) 遠看它老葉子垂下掛在樹幹上,以為是臺灣桫 (注音:ㄙㄨㄛ,音同縮) 欏,但走近仔細分辨,發現葉柄為金色,莖幹上有一圈一圈的葉柄痕跡,才確認它是筆筒樹 (蛇木)。
米洋溪因流經米洋階地而被命名為 [米洋溪],但依鄒族傳統習慣而言,並不是這樣的方式命名,他們稱這條米洋溪為「發護米阿伊細」,意思是較大的河流;所謂「較大」是和附近溪流比較而來,鄉公所附近另一條溪流被稱為「發護喝個細」,鄒言意即為較小的河流。(全文抄錄自樂米吊橋旁步道告示牌)
紅花繼木,可惜現在不是花期,紅花繼木的紅色小花像極流蘇花,只是流蘇花白色,紅花繼木花紅色。
沿169縣道步行,前往咖啡王子方政倫經營的鄒築園咖啡屋,道路兩旁都是茶園。
咖啡樹是半日照植物,一般都是種在大樹下,阿里山鄉高山日照少,午後會起霧,呈現天然的半日照,咖啡樹直接種在無遮蔭的園地。
許多遊客都是經由電視訪問、報章雜誌報導或口耳相傳,為品嚐阿里山特等獎高山咖啡慕名而來。
咖啡王子方政倫得獎無數,是咖啡競賽的常勝軍,2017年更獲得第30屆全國十大神農獎殊榮。
咖啡王子方政倫本人呢?筆者(夫子) 沒遇見,在此以一張他與馬英九總統的合照代表。
文章來源:嘉義阿里山樂野 迷糊步道 福爾摩沙櫻(白色緋寒櫻)盛開中 (夫子。旅食趣)
這篇文章 嘉義阿里山樂野 迷糊步道 福爾摩沙櫻(白色緋寒櫻)盛開中 最早出現於 旅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