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於近日公布,2021年台灣人口數較去年減少18萬5922人,已經連續兩年負成長,而且幅度持續擴大。解決少子化最聰明的方案就是讓年輕人留在故鄉,要讓年輕人留在故鄉最急迫的辦法就是,把「營業稅、所得稅」與地方共享,使地方不會再窮,年輕人在地方會有更多的夢想可以飛翔!(圖/取自網路)
作者/蘇煥智
內政部於1月10日公布2021年台灣人口統計,人口數為2337萬5314人,較2020年減少18萬5922人,平均每天減少509.4人,已經連續兩年負成長,而且2021年減少幅度持續擴大,速度驚人。
全年出生數15萬3820人,年粗出生率為0.655%。首度跌破16萬人,較2020年的16萬5249人,一年減少1萬1429人,創歷史上新低。台灣的少子化,經美國中央情報局調查,再度成為全球少子化最嚴峻的國家,比韓國、香港、新加坡、澳門都還嚴重。至於死亡數全年18萬3732人,較2020年17萬3156人,增加1萬576人,粗死亡率達0.783%。人口自然萎縮2萬9912人,每個月的出生數都低於死亡數,連續兩年出生少於死亡人數。2005年當時預測台灣將於2021年開始進入人口負成長,但沒想到提早二年來到2019年達到頂峰,並開始進入負成長。
一、人口結構四大危機:
2021年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面臨人口結構四大危機 :
(一)2021年就面臨新生兒不滿15萬人的危機,2022年正逢虎年,新生兒人數再掉個1、2萬人很正常,可能要面臨破14萬人、甚至13萬人的危機。快速少子化可能帶來國家經濟、產業、財政、社會保險系統化崩潰的危機!
(二)2021結婚數11萬4606對,較2020年的12萬1702對。減少4470對,粗結婚率0.488%,也創歷史新低,更加深少子化的危機。
(三)移出人口大於移入人口,淨移出人口高達15萬6010人,遠超過大家的想像。移民國外的人口比移入台灣的人口,多達15萬六千多人。是否代表台灣的創業、產業、生活環境、社會安全保障、政治及國家安全及未來的疑慮?
(四)人口老化加速 :
國發會在2020年8月8日公布,台灣自2020年1月人口達2360萬人最高峰後,人口出現死亡交叉開始進入負成長。而且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指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超過20%)。台灣從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超過14%)到超高齡社會,只經過7年。預計到2034年,全國一半以上人口都是中高齡,超過50歲。
二、超速少子化、超速高齡化帶來系統崩潰的國安危機:
少子化、高齡化雖然是世界性共同的課題,但台灣跟歐美日、新加坡、韓等先進國家相比,台灣少子化、高齡化顯得更快、更猛。尤其跟歐美日相比,台灣真的是「超速少子化、超速高齡化」。
人口呈現快速負成長的狀態,對經濟發展影響巨大,不但勞動力不足,高齡化對某些產業特質必須以年輕人為主力者,像是高科技產業、資訊、通訊、電子商務、文創、流行娛樂、零售服務業、休閒、醫療保健業,都將面臨勞力短缺,生產力消退,稅收減少。
甚至連面對中共每天軍機飛越台海中線,武力統一台灣的威脅日愈嚴峻的考驗,保衞台灣國防安全的軍人,恐都面臨兵員嚴重短缺的困境。
加速老年化社會,青壯人口撫養負擔加重,國家的軍公教退撫制度、社會保險、退休給付、還有台灣最驕傲的全民健保,都將面臨難以持續的大考驗。
政府如果不正視「超速少子化」的國安危機,隨著勞動人口的快速老化、不足,台灣的經濟終究要隨之萎縮。所以如何搶救少子化的困境,應該要列為「國安危機」層級的重大課題。
三、政府視野、決心、行動何在?
事實上少子化困境,就是年輕人、青壯人的困境。綜合了年輕人的就業(是否有穩定的工作機會?)、所得(低薪或穩定的足夠的收入?)、產業競爭力(產業變遷的不確定性,及失業危機)、居住人權(炒房炒地,年輕人買不起房子!)、育兒(保母、托嬰負擔沈重否?)、托育(托育費用負擔沈重與否?)、教育人權(教育費用負擔是否沈重?)問題。這些都涉及非常複雜的產業經濟、勞工、住宅、教育及社會安全體系等政治經濟的綜合性核心的政策問題,絕對不是一個單純少子化問題能夠解決。
日本為解決少子化問題,自2003年創設「少子化大臣」,專門負責少子化對策問題,迄今已經將近20年。日本的生育率在2005年降到歷史最低點,隨後緩慢回升到1.4左右,可以說有起色,但相當有限。反觀台灣的生育率,自2003年降到1.24以後,除了2012年龍年曾恢復到1.27外,其中2010年因為金融海嘯曾掉到0.9,其餘大部分年份都在1.1徘徊,2021又掉到1.07世界排名最後。顯見台灣遠比日本更快速少子化。
小英政府就任後,衞福部為了搶救生育率,在2017年4月12日成立「少子化對策辦公室」,由衞福部主任祕書王宗曦兼任主任。而行政院有人口政策會報,召集人為行政院副院長,副召集人為國發會主任委員(兼任生育率政策小組執行長)。不過衛福部「少子化對策辦公室」成立一個月左右即沒有運作,事實上等於已經沒有專案辦公室,而由國發會負責政策統合。所以台灣並沒有像日本的內閣設置專案的少子化大臣。可見決心、魄力已經相差一大截。而日本就算決心、魄力很大,最多也只能維持到生育率1.4左右,足見少子化課題之盤根錯節複雜困難!
四、中央集權集稅體制,加速少子化的困境:
少子化跟年輕人是否有穩定的工作收入,是否買得起房子,以及養育得起小孩,及小孩的教育費用是否負擔得起等問題,有密切關係。由於台灣長年中央集權集稅體制,導致教育、知識情報中心、科技、研發資源(例如工研院、中研院、中科院及知名國立大學),均集中在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台北都會區及北台灣。導致進入知識科技的時代,許多工作都在大台北都會區及竹科所形成的北台灣科技廊帶。許多中南東部的年輕人,都必須離開故鄉到大台北及北台灣上班。離鄉背井的年輕人買不起房子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可說是如今年輕人共同的痛苦,也是造成少子化的關鍵。
所以如果提供年輕人在地就業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在地方有穩定的就業機會,自然不必成為北漂的青年游子。中南部尤其鄉鎮地區的房價,年輕人相對較負擔得起。疏散年青人到全國各鄉鎮地區,可以同時解決大台北都會地區高房價,年輕人買不起房屋,不敢結婚生小孩的困局。
五、共享稅激勵在地經濟,解決少子化危機:
少子化的解決方案很多,包括如何防止炒作實現居住正義,育兒津貼、社區化保母中心、增加公立及社區化幼兒園、大學學費凍漲、學貸免息、給予生育婦女提早領取全額退休年金。不過我認為最聰明的方案就是讓年輕人留在故鄉,尤其是相對待發展的鄉鎮地區提供就業的機會。讓他們有在地穩定的工作機會,不必像在大都會地區工作,需負擔高額房租、房價的壓力,自然他們結婚生小孩的意願會大幅提升。
而振興在地經濟最好的方法,就是將跟「經濟、就業」最相關的「營業稅、所得稅」,由目前的「國稅」,改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縣市及鄉鎮市區),各分得二分之一。採取分稅制的好處是:
(一)地方政府有招商創稅的誘因,因而可以振興在地經濟,增加地方就業機會,地方政府也可以增加稅收,創造更多地方福祉。
(二)分稅制可增加地方政府貸款投資的能力,可以融資改善街道市容景觀、古蹟文化的整建及維護、觀光景點設施環境的改善,包括市場、夜市等環境的改善及行銷,這些努力都可以提升城市的競爭力,也達到創稅的誘因。城市自然可以產生善的循環,帶動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分稅制提供地方政府誘因,去察查佔GDP28%的地下經濟,可以創稅增加地方的福祉。
六、解構中央集權集稅,台灣自然年輕飛翔:
解決少子化的能力就是代表國家社會的未來;很遺憾我們看到台灣正在快速走向「老年的墳墓」。
解決少子化的困境,如果只是花現金,而繼續維持中央集權集稅的體制,而剝奪地方政府應得的「營業稅、所得稅」的分配,地方政府永遠不會成長,而人民也沒機會立足,而中央政府很難真正解決少子化的問題。
所以解構中央集權集稅,把「營業稅、所得稅」與地方共享,地方政府自然會激發出年輕的活力創意,更多的經濟模式、就業機會就會被創造出來。台灣的地方不會再窮,由地方帶動國家整體經濟的再發展。年輕人在地方會有更多的夢想可以飛翔,也可以大幅改善台灣少子化的困境!
作者簡介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曾任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台大物理系肄業,台大法律系畢業,輔大法研所碩士。現為台灣維新召集人,大員法律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