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競爭並佐以互利合作,或許是中美關係前行的可選之路。
作者/王向偉
自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對華貿易戰、致雙邊關係急劇下滑以來,中美關係的演變一直牽動着全球的神經。在拜登執政10個月之後,兩國公開敵意仍在持續。這引發了對兩國關係前景的擔憂,擔憂中美會否全面脫鈎、爆發新冷戰甚至因台灣問題而發生熱戰。
去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首次視頻會晤,這才令國際社會舒了口氣。峰會持續了長達三個半小時。雖然會晤並未達成任何具體成果,但這次峰會的意義不容低估。
其實,這次峰會原本就不是以具體結果為導向的,而是要聚焦兩大經濟體關係中的戰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同時,兩國元首在會議結束時呼籲加強合作,強調如何避免衝突。正如拜登所言,兩國「需要建立常識性的護欄,防止競爭演變為衝突,並保持溝通渠道暢通」。
考慮到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和不斷演變的特性,我們不應指望中美關係今後會一帆風順。這次峰會成功地為惡化中的中美關係確立了底線,引導兩國從對抗走向合作與競爭。同時,就雙邊關係發展方向,華盛頓和北京似乎也有了一些共識。
很明顯,競爭是拜登政府制定對華政策的主線,而在氣候變化等一些符合美國利益的領域,美國就表現出與中國合作的意願。
起初,北京堅決反對用「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去年10月,為了準備中美元首會晤,中國負責外交事務的最高官員楊潔篪與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了會談。當時,楊潔篪就明確反對用競爭來定義雙邊關係。
此後,中國的立場和態度有所改變。中美首腦會晤後,外交部副部長謝鋒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首先講合作,合作中有競爭的領域,比如經濟領域,但競爭必須是公平和良性的。
去年12月,外交部長王毅在一個研討會上談及中美關係時表示,要競爭無妨,要對抗不懼,但呼籲美方與中方一道,探索和平共處之道。
事實上,如果中美關係無法重回之前的合作之路,而在國內政治氣候壓力之下,美國也不可能同意首選對華合作,那麼以公平、良性競爭來推動兩國關係或是最佳選擇,而公平和健康的競爭也會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
同時,中美良性競爭不僅於兩國有利,也會惠及全球。例如,中美在5G、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有着激烈競爭,而中美競爭最終將造福全世界。還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加強亞洲、歐洲及拉丁美洲的互聯互通及合作,為全球近140個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人們大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地緣政治意圖和野心之時,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在中國提出和實施這一倡議之前,非洲和拉美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就嚴重不足,但西方國家漠不關心,並未伸出援助之手。
華盛頓及其西方盟友也推出了一項基礎設施倡議,並自本月起開始實施基建項目,以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於急需基建資金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一件好事。而中國的立場觀點也很明確,即歡迎競爭,但必須是良性和公平的競爭。
美國及其一些盟友以國家安全為由,把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拒之門外。這樣的做法不僅不明智,其效果也會適得其反。隨後,華盛頓又以危害國家安全或侵犯人權為藉口,制裁了一批中國公司。拜登政府還維持了特朗普單方面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這既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也傷害了美國經濟。美方此舉的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國發展和技術進步。這顯然不符合良性和公平競爭原則。
毫無疑問,競爭並不妨礙合作。正如習近平和拜登在峰會上所言,兩國在諸多問題上可以合作,這不僅符合兩國自己的利益,也符合全球利益。這些領域包括氣候變化、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復甦以及朝鮮半島、伊朗和阿富汗等區域和國際地緣政治熱點問題。
譬如說,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期間,中美出乎意料發佈了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極大推動了大會最終達成協議。最近,北京和華盛頓似乎又有新的共識,將同時向市場投放石油儲備,以抑制油價和通貨膨脹。
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兩國間相互依存度遠遠大於外界預測。據中國海關的數據,去年前10個月,兩國貿易同比增長33.4%。而前一年,即使受到了新冠疫
情及緊張的雙邊關係影響,雙邊貿易仍增長了8.3%。
這都表明,良性競爭並佐以互利合作,或是中美關係前行的可選之路。
(本文原載《思考HK》網媒,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王向偉,出生於東北吉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學碩士。
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曾任《中國日報》記者,後在英國留學和工作。1994年加入香港英文報刊《東快訊》任記者、編輯。1996年加入《南華早報》,2007年晉升為副總編輯,2012年出任總編輯。
2016年起擔任《南華早報》編輯顧問,每周撰寫《中國報導》專欄,深受廣泛關注,被公認是亞洲有關中國及其國際關係的重要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