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國戰會論壇》民主峰會對抗威權主義 引爆人權戰

匯流新聞網/匯流筆陣 2021.12.13 14:31

黃惠華/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2021年12月9、10日美國舉行全球「民主峰會」,預告美國新政策方向。美國外交政策乃至國家戰略重點向來特別強調「自由、平等、人權和民主」的普世價值,甚至為此投入大量資源,這次民主峰會上拜登宣佈一項大規模的「民主復興」倡議計畫,提供4億2440萬美元在施政透明度與問責制的五大領域。五大領域包括:支持自由獨立運作的媒體、肅貪、強化民主改革者、促進民主的科技、捍衛自由公平的選舉與政治過程。

此次峰會目的在於兌現拜登競選承諾,在專制政府崛起的時代推進全球民主事業。而會議達成的共識、成果及具體行動展示的是美國在民主本質實力,以及在對外關係上的主導地位。

峰會背後的政治意涵

從這次峰會,美國邀請了110國,包含台灣。被美國歸類於非民主國家的中國、俄羅斯、越南等國未獲邀請。可見,美國邀請的國家有著民主條件與意識形態的限制,更是經過政治、經濟與安全利益的盤算,但也引發爭議,尤其是中國對台灣與會,感到相當憤怒;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則批評美國舉動像是冷戰,造成國際社會不可避免的分裂,這是一場「敵我之分的運動」。

從意識型態來看,美國將民主、人權、自由視為一種普世價值,但不再強推民主價值在非民主國家身上,只要符合共同的戰略利益,尤其是對抗中國的利益,就能加入美國的「民主俱樂部」。因此即便有著民主制度缺失與爭議的菲律賓、巴西、波蘭等威權國家,也在受邀名單之內。美國廣邀泛民主國家參與美國民主高峰會,可以稀釋美國過度強調民主的傾向,這也是為何有民主制度但有爭議的國家也在受邀的原因。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民主峰會與對抗中國俄羅斯有關,美國想要打造一個泛民主國家的新邊界及美國民主霸權領導地位之形象。

美國新政策要能與其他國家保持同步

美國願意與非民主國家強化合作關係,而不再強推這些國家進行民主化改革,這是當前美國對外關係重點。例如拜登阿富汗政策強調,「美國在阿富汗的任務不是創造一個民主國家。我們在阿富汗唯一重要的國家利益,防止對美國本土的恐怖攻擊」。2021年3月四方會談聯合聲明強調印太地區的願景–自由、開放、包容、健康與民主價值觀。在6月七大工業國(G7)聲明中呼籲,各國合作(包含非民主國家)加強開放社會、促進經濟開放、打擊貪腐、促進性別平等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這次拜登政府的民主峰會以反貪腐、防止威權主義、促進人權為關鍵主題,會議議程、具體成果與行動還必須考量、對接其他參與國家政策,共同保持同步的立場,才能發揮作用。像是台灣「數位部長」唐鳳代表台灣出席與會,暢談「對抗數位威權主義與肯定民主價值」,分享台灣在疫情期間如何利用資訊技術抗疫的模式。美國也宣布與澳洲、丹麥、挪威在解決「濫用某些軍民兩用技術侵犯人權」的問題,確保「關鍵新興技術是用來增進民主社會的福祉,而非用於侵害自由和人權」加拿大、法國、荷蘭與英國也表達支持立場。

相互制裁 台灣成為受害者

「人權」向來是美國外交與國家利益的核心,會後美國宣佈聯手盟國對與中國、北韓、緬甸、孟加拉等國政府有關的人員和機構進行制裁。美國財政部宣佈對被認定嚴重侵犯人權的中國、北韓等幾個國家的15名個人、10個實體依法實施制裁,同時對一家被認定利用監視技術協助侵犯人權的中國商湯公司實施投資限制。制裁對象包括中國新疆的兩名官員以及數家中國公司及其主管。

但是,之前因為選舉爭議遭到美國制裁的尼加拉瓜,對美國採取相報復措施,選擇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台灣反成為受害者,看似風光的民主峰會下,另添爭議風波。美國打著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民主高峰會帶來的是正面,還是負面效應有待觀察,這場峰會可以說是一場民主與非民主國家的「人權大戰」。

任何國家的人權記錄多少都有瑕疵,每個國家都是有選擇性的遵守某些人權項目,因此要落實人權相關規範有困難,因為涉及干預內政的問題。一些國家致力於倡導人權,另外一方面,被美國認為人權記錄不佳的國家,如中國與俄羅斯通常會以「干涉內政」為由指責對方,因為「干涉內政」同樣也是違反國際法規。國際社會雖然會透過一些貿易、經濟等制裁手段警告違反人權的政府,相互採取制裁措施,是否因此而達成尊重人權的效果?有待評估,人權爭議已變相為政治工具,最後受傷的還是受到牽連的台灣。

照片來源:Unsplash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戰會論壇》中二立委補選 綠打「抗中牌」不管用

國戰會論壇》民進黨修憲 降低「中國特色」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