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新冠死者委屈背污名 蘇偉碩嘆難呈現名字讓親友、愛人訴說生命故事

匯流新聞網/邱 璽臣 2021.08.26 23:31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精神科醫師蘇偉碩今(26)日於「大眾葬文化行動祭」說明記者會,邀請大眾參加8月28日自由廣場的展演跟晚間的「傾聽死亡,與亡靈的對話」活動。他提到,新冠肺炎染疫死亡者,即便是在死後,也很委屈,難以讓自己的名字呈現出來,讓家屬、朋友、親人,乃至於愛人來訴說死者的生命故事。

蘇偉碩呼籲,新冠疫情當中,染疫而過世的死者的家屬或朋友可以到「新冠COVID-19墓誌銘」網站,把自己追念者的姓名放上網,或者不方便透露姓名,但是願意用他的一些遺物、照片表達對他的紀念,不忘記他這一生一世在世的一切,或者願意為他寫一點小小的生命故事。

他表示:「我們都非常支持,但不勉強,我們只希望他們以及他們被思念的故事,能夠有一個不被國家機器打壓,不被網軍污衊的一個小小的空間。」 蘇偉碩解釋,因為現在要舉辦一個告別式、公祭都極其困難、尷尬與無奈。

蘇偉碩轉身指著身後面的亡者案號,感傷地說,其實還在慢慢地增加,死亡的故事被淹沒的可能會更多:「我們沒辦法以葬禮的形式表達對這些死者的悼念以及憐憫,所以我們只能以文化藝術的活動來表達內心最深刻、真摯的感情。」他強調,新冠肺炎染疫死亡者的委屈,來自於對染疫的污名化,還有整個國家機器對染疫者的打壓以及人權的剝奪。

「每一個死亡者最能夠留下來的,本是在墓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寫上自己死亡的那一天,以及把他的後代也寫在上面。但是我覺得他們生前已經受到了太多的委屈,不想要死後,他們只能以案號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樣的代號,還是一樣承受著委屈。」蘇偉碩表示,因此,才會有網路墓誌銘的設置。

蘇偉碩提到,在1931年,也就是90年前的台灣,也在現在所處的這個城市,蔣渭水因為染疫而過世,背負著法定傳染病的污名,他必須在死後24小時之內化成一堆骨灰,他的親朋好友以及共同為台灣社會平等、解放的同志,沒機會好好幫他辦一場葬禮表達真心,訴說蔣渭水一生的事跡以及他的理想與理念。所以當年8月23日,蔣渭水的家人跟他的同事在台北市幫他舉辦了一場大眾葬葬禮。他說,因為當時的日本殖民當局不許從事任何政治集會,不准批評政府,不准對殖民的當局統治有任何的批評跟反對,跟當今何其相像。

當時有將近5000多人參加了大眾祭,形同一場蔣渭水所帶領的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政治、社會運動的國葬,這樣子的一個規格。蘇偉碩說:「所以我們也選擇在8月,以90年前的大眾葬為名,希望在藝術文化大師的作品下,所有的新冠受難者的亡靈能夠在8月28號開啟的大眾葬的場地,跟他們對話,傾聽他們的哀怨、憤怒以及無奈。」

蘇偉碩表示,因此在此時此刻開啟一個傾聽跟對話的空間,表達對死者的悼念及內心真摯的感情。他並當眾朗誦他在生日寫的一首詩,代表他也想要以文學或文藝創作來表達對死者最深切的追悼:「因為也許哪一天,我們也要成為那個被追悼跟被想念的人!」

他說,這首詩的詩名叫做《未成》,一來是詩還沒真正完成,二來是希望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每一個人的意志都可以完全得到解放,這樣子的一個全世界人類的共同理念都還沒有完成。

蘇偉碩作品《未成》:

生命原本是一滴水,

從天而降,

落在上游,

加入一股細流,

向下,向下,向下!

開始是清澈無染,

泠冽甘甜,

洗凈許多煩惱悶憤,

承載更多期許美讚,

向前,向前,向前!

水流下山越流越急,

襁褓赤嬰長出青春,

和山岩相抗,

激流蜿蜒,

曲折成溪,

嚮往,嚮往,嚮往。

一路流浪到出海,

死亡原是一瞬間,

一生甘酸苦甜澀,

聚成不嘗不見的鹹味,

只有留下鹽粒,

才能再來一趟生命之旅,

向上,向上,向上。

最後,蘇偉碩表示,這首詩是他響應828大眾葬文化藝術行動祭,希望用文化的創作、藝術的參與,表達對生命無價的這個價值,最深刻的贊同和實踐:「也希望能夠開放這個空間,讓台灣社會追求民主進步解放、彼此尊重、彼此珍惜、互相支持的社會,能夠早日到來。他喊話:「跟我有一樣目標的朋友們,我們的努力還沒有成功,但是我們會繼續努力、努力、努力!」

新聞照來源:大眾葬主辦單位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BNT疫苗盒裝有「復必泰」?柯文哲評語:既有今日 何必當初

北市若自購疫苗也須交由中央分配 陳佩琪斥:土匪政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關鍵字:

828 大眾葬 蔣渭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