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聯合國農糧組織(FAO)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曾在2009年發出報告,估計全球每年至少有64萬公噸的漁具遺失或遺棄到海洋,佔全部海洋垃圾的1成。甚至有研究估計,在2018年共有將近80萬公噸的廢棄漁具進入海洋。海洋廢棄物的清理牽涉到非常多專業知識的應用,澎湖縣政府委託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進行的廢棄漁網清除作業,收穫頗豐,也在這一波海廢議題中,展現出高科大在海下作業的專業成果。 高科大海洋事務研究中心主任劉文宏說,107年起與澎湖縣展開合作,至109年止總共清除24萬公尺的廢棄漁網,而藉著下水清除廢棄漁網的機會,也導入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收集澎湖海域的海底覆網空間分布、廢棄漁具類型等資訊,提供主管機關制定漁業管理辦法之具體參考依據。劉文宏說,導入資訊系統的應用,可以提供更多海下的參考資訊做為政策修正或制定管理辦法的依據,事實上也是形成永續管理機制的重要過程,較可惜的是國內真正有能量投入實地處理海廢的學校並不多。劉文宏也強調,水下環境多變,單就台灣周邊海域,不同縣市的條件、環境就有可能產生不一樣的技術挑戰,澎湖的成功案例可提供未來類似案例參考,卻依然需要因地制宜地調整清除策略。 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理事長曾應鉅指出,以澎湖委託高科大的海底覆網清除一案來說,這樣的工作需要水下作業技術,具有相當程度的危險性,所以同樣的工作換到不同的海域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挑戰。根據監測數據估算,太平洋垃圾帶(GPGP)至少有46%都是漁網的斷裂碎片,覆蓋的海洋面積大約有半個法國大,曾應鉅認為重視海洋議題就一定要面對處理海洋廢棄物的挑戰。真正投入海廢清除是最直接的一件事,但除了清除技能之外,高科大在澎湖縣的專案中,也融入珊瑚礁健康監測技能的訓練(CoralWatch);而清出來的廢棄漁網則是邀請藝術家巧手改造成大型裝置藝術,並邀請國內知名的大開劇團合作創作戲劇,寓教於樂。澎湖案創下多個首創的嘗試,也足夠做為未來相關專案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