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和性抗體是什麼?中研院推出「研編小學堂」幫助民眾解惑

新星聞/ 2021.06.21 00:00
新星聞狂報/台北報導

國產高端疫苗於日前解盲,不過其中許多專有名詞,如「中和性抗體」,是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口中的「判斷疫苗有效性的重要指標。」不過一般民眾聽完可能還是霧煞煞,中研院特地撰文「研編小學堂」分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來說明,連小學生都能聽懂。
何謂中和性抗體?與其他抗體的區別為何?是不是所有的抗體都可以中和病毒?抗體 (antibody)是免疫系統用來對抗外來物質(如:細菌或病毒)的蛋白質。人體被病毒感染或施打疫苗後,會產生抗體來抓住這外來異物。每支抗體會抓住異物不同部位 ,若抗體抓對位點,便能阻止病毒(或其他異物)入侵細胞,進而保護細胞不受病毒入侵。由於此類抗體能「中和」病毒的毒性,所以稱為中和性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但並非所有抗體都會抓對位點而「中和」病毒,有些抗體雖抓到病毒蛋白,但卻未正中該位點,仍無法 「中和」病毒、對細胞沒有保護力。這些就屬於非中和性抗體。病毒主要靠刺突蛋白(S)上的受體結合域(RBD)與人體細胞受器結合,進入人體破壞細胞。因此,上述所謂正確位點,即受體結合域。大部份中和性抗體具有能力抓住受體結合域,阻止病毒進入細胞。
若要小學生也能聽懂,就好比病毒身上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人體細胞的門鎖,病毒如果順利開鎖,就可以進入人體到處破壞,身體便會生病。所以,為了抵抗病毒攻擊,科學家發明了疫苗,注射後身體會製作出另一個符合病毒鑰匙形狀的門鎖A。如果門鎖A與病毒的鑰匙能成功結合,病毒就沒有鑰匙可以打開人體細胞,進去搗蛋了。這個門鎖A就是「中和性抗體」。

中研院推出「研編小學堂」幫助民眾了解什麼是「中和性抗體」。圖/擷取自網路
顧名思義,中和性抗體主要用於「中和」病毒的侵略力,阻截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破壞正常細胞。精確而言,中和性抗體無法破壞病毒,但能與刺突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域結合,致使病毒無法進入人體細胞,失去感染力,故稱為「中和」。
實際檢測疫苗保護反應時,是將打完疫苗者的血清抽出,與活病毒混合後,再加入體外細胞培養皿中,觀察細胞是否會受到病毒感染。若細胞存活,代表疫苗受試者的血清具有中和性抗體,可將病毒阻絕於細胞外。也因為是用活病毒和血清作檢測,非常接近病毒入侵人體的真實狀況,故也成為檢測疫苗是否有效的指標之一。至於中和性抗體的效價或是數量,則是將血清稀釋數倍後,測試其是否仍對病毒有中和力。稀釋倍數越高而仍保有中和力,表示中和性抗體的效價越高。
打完疫苗後,人體會產生一些抗體,但並非所有的抗體都能抑制新冠病毒的感染,可以中和病毒的抗體才能稱為中和性抗體,而好的疫苗大多可以產生高效價的中和性抗體。一般康復病人體內都有中和性抗體。不過,打了疫苗後,人體所產生的中和性抗體甚至可比康復病人還要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