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復旦大學慘案 迂腐的“非升即走”“末位淘汰”機制

台灣好報/沁諠/台北 2021.06.12 15:06
新聞圖片 【記者 沁諠/台北 報導】
6月7日14時,大陸上海復旦大學數學學院黨委書記王永珍被刺死!當天上海楊浦區邯鄲路,大陸高校名校復旦大學發生持刀傷人事件!造成一人當場死亡,14樓現場全是血,兇手和被害人都是復旦教師。嫌疑人姜文華(見圖),男,39歲,復旦大學數學學士,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統計學博士。被害人王永珍,男,49歲,復旦大學數學學院黨委書記。

隨著2021高考大幕的拉開,考生在考場上浴血奮戰,希望能多拿一分,距離自己心儀的高校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機會。要說到中國的眾多院校,除了備受大家關注的清華、北大之外,復旦大學也是不可多得的知名院校,在高考的志願榜單中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

復旦大學為大家關注,是因為培養出來了無數的優秀人才,但最近進入到大家視野中的復旦大學卻因為發生一件慘案,使復旦大學再次進入到風口浪尖中。

事情就發生在2021年高考的第一天下午,在復旦大學的校園內,一位39歲的年輕男教師姜文華拿著一把刀具直接揮向49歲的學校領導,這一刀直接要了領導王永珍的性命,生命戛然而止,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這位39歲的姜某情緒是非常平靜的。

事情的起因是非常簡單的,因為學校引入了“非升即走”的機制對年輕老師進行考核,只要沒有達到要求,就無法獲得相應的長期聘用合同,意味著失去了復旦大學教師的身份,而進入到“中年”的青年教師,很可能也會面臨著失業的危機。

當王永珍將辭退姜文華的消息公佈後,也徹底斷送了姜文華的退路,也成為了壓垮自己的一根稻草,最終釀成了如此悲劇。

事實上,在中國很多高校中,尤其是知名院校中,往往都實行著“末位淘汰”的機制,年輕老師提出的要求相對也是比較高的,只要不能升級就要立馬走人,網友對這樣的機制抱著褒貶不一的態度,但是,高校引入這樣機制是有一定原因的。

高校引進“非升即走”機制的原因:
1、鼓勵青年教師積極上進
現如今中國的大多數高校引入“非升即走”機制,完全是為了鼓勵年輕老師能積極向上,在學術上賦予更多的熱情。眾所周知,高校的教師崗位一直都是比較受歡迎的,因為非常穩定,在很多人心中認為是“旱澇保收”的,幾乎不存在被辭退的情況。但是,很多青年老師進入高校後,不管是在學術研究,還是在學生教育上,積極性並不高,只需要按部就班地上課即可,並不需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正是因為很多青年教師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才迫使高校不得不出此下策。

2、有鞭策的現實意義
高校有如此的行為和要求,完全也是出於鞭策的目的,希望青年教師可以自強不息,創造出更有價值的課題,在教學方向上有更大的突破,正是這種鞭策意義的行為,可能有些過猶不及,所以才出現了上述的情況。

3、對學生更負責
高校之所以對青年教師提出了“非升即走”的要求,是因為希望他們對大學生有更嚴格的管理,有更加負責的態度。因為大多數的大學生對自己是非常放縱的,而老師的嚴格要求,能讓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不是浪費大學寶貴的4年時光。雖然高校制定“非升即走”的制度,是為了各方利益著想,但是,在這種制度之下也是存在弊病的,尤其是對青年老師來說存在著很大的挑戰。

高校“非升即走”的弊病:
1、考核標準太“固化”
對高校的青年老師來說,不管是“非升即走”的制度,還是“末位淘汰制”,對有一部分人是極度不公平的考核標準,過於固化和僵化,不管老師多努力,總之是有一個人要離開。大多數的考核年限是3年到5年,這幾年的時間對青年老師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一旦被高校辭退後,往往再難尋得其他出路,時間上的浪費,也成為了壓垮他們最後一根稻草。

2、教師中不良競爭太大
雖然高校制定“非升即走”和“末位淘汰制”良苦用心,但是,教師隊伍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良的競爭 ,使原本看似非常公平的各種制度無法公平地落地,所以才出現了如此之多的怨言。高校教師隊伍的培養,並不是學術論文的堆疊,也不是企圖運用不正當管道通過考核,而是真正以學術為本,以學生為本,只要能做到這兩點的,老師相信在高校中一定能受到學生的愛戴,同時高校的教師考核機制也要及時的調整,不可以偏概全。

無論對老師,還是對學生,亦或是對學校來說,上述悲劇都是不願面對的,切記不可過於迂腐,否則悲劇依然還會再次出現。 新聞圖片


【更多新聞】

  • 雲網協第三屆跨領域科際學術研討會 6/18如期舉行
  • 北市影音公會呼籲一線媒體優先打疫苗
  • 疫情紛擾甄戰一點通 線上直播講座學習多元性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