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工研院攜產學研四面向鼓勵用電端參與供電

大成報/ 2021.05.06 15:42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隨著氣候暖化,推動淨零碳排已是各國施政重點,歐盟預計2023年開徵「碳關稅」,依排碳高低對進口商品課稅;美國與中國大陸今年4月也共同發布「氣候危機聯合聲明」,宣示未來將合作減少碳排放以對抗氣候變遷。因應國際趨勢發展,工研院今(5/6)日深入台南科學園區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邀請產學研專家從節能端、管理端、電源端、供應鏈端等四面向分享電力觀念與技術,期望產業能與供電端攜手合作,共同為降低碳排與穩定供電貢獻一己之力,幫助臺灣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近年全球半導體需求激增,帶動國內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對於用電需求也逐步增加,因此,這次研討會深入科學園區,希望透過專家分享,讓產業能夠積極參與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分散式電源,實現電力承載順序的思維,讓供電穩定不再只是發電端的責任,藉由所有人攜手合作,產業不但能落實國際減碳目標,還能降低用電成本,創造能源、經濟與環境三贏局面。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隨著美、歐、加、日、韓等上百個國家表態支持氣候政策及允諾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最關注的重要行動,因此,工研院今年3月率先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將提出臺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與產業技術發展策略藍圖,並宣布全院將在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而在電力發展上,想要降低碳排放又能穩定供電,就必須建立起臺灣自己的電力承載順序(Loading Order),於電力系統面對用電量攀升以及負載端多樣需求時,除了評估電力供給面需求面、以及相關成本及風險外,也要納入考量降低碳排放的目標,找出最佳電力資源組合,帶動臺灣電力永續發展。

台灣電力公司業務處費率組組長陳建嘉表示,台電除了強化傳統發電能力外,也針對電力需求面管理推動相關因應策略,包括需量反應與時間電價等。需量反應方面,短期將配合系統需求抑低夜晚尖峰,中長期則發展多元時段與創新方案,並參與電力交易市場投標。時間電價方面,短期持續提高用戶時間電價的參與,中長期則在用戶最小影響下,進行電價時間帶調整。希望透過發電端用電端共同努力,進而滿足電力系統的需求並降低碳排放。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黃奕儒表示,隨著臺灣電業走向自由化,綠電交易經過這幾年的醞釀發展,逐漸開花結果。國內第一波綠電交易案在2020年5月完成,共有13家業者一起完成,實際申請轉供容量超過90MW,預估年度綠電總交易量超過1.1億度以上。另外,國內半導體大廠也與離岸風電廠商簽署綠電購電合約,轉供容量高達920MW。今年俗稱「用電大戶條款」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上路,可預期未來產業會有越來越多綠電需求,將可進一步帶動綠電交易的發展。

工研院綠能所資深工程師黃文輝表示,歐盟、美國等碳關稅的潛在壓力,促使產品碳足跡計算開始受到關注,但對產業而言,要為產品減碳需要先盤查產品的碳足跡是多少,而盤查碳足跡的困難,常常落在蒐集上游原料供應商複雜的碳排數據,時間和精力的耗費恐讓企業裹足不前。為此,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發展策略與藍圖」,在永續環境應用領域,投入淨零碳排相關創新研發,發展出整體解決方案「永續碳管理平台」,這個平台除了能夠進行碳足跡盤查、計算、分析,還能協助產品走向減碳設計,也能把碳盤查成果進一步結合企業環境管理系統,幫助企業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以利打入國際綠色供應鏈,進攻零碳利基市場。

(圖由工研院提供/工研院今天前進南科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分享產業界如何為供電穩定與減碳盡份心力,圖左起為工研院電網策略室執秘范聖裕、中原大學副教授李俊耀、成功大學教授張簡樂仁、台灣電力公司業務處費率組組長陳建嘉、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暨電網策略室主任劉志文、思納捷科技總經理莊棨椉、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台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王耀庭、台灣科學園區同會公會南區辦事處處長郭春暉、工研院綠能所經理楊斐喬、經理黃奕儒、及資深工程師黃文輝。)

熱門關鍵字:

消費生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