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賴雯淑副教授,自2018年起執行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基地」保溫睦鄰駐站計劃至今已近三年,《遇/預見六燃》賴雯淑藝術裝置個展5/1至5/31在六燃大煙囪登場,賴雯淑副教授指出,新竹是一座二戰城市,需要一群具反思、批判和實踐能力的市民來保存、活化、滋養她,《遇/預見六燃》展就是這個行動的具體展現;這次的藝術裝置個展跟六燃保溫計劃成果展一起呈現,是希望透過保溫睦鄰與藝術行動,繼續開展個人與大眾的生命故事,啟發我們對六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想像與規劃。
《遇/預見六燃》賴雯淑藝術裝置個展是一趟生命重新匯聚之旅,沿著蜿蜒如臍帶的小徑來到煙囪下,與母親相連。賴雯淑意圖透過藝術行動來開啟六燃活隱喻、活歷史的建構,以「記憶・植物・地圖三部曲」的方式逐步展開,是將藝術實踐疊加在新竹六燃的紋理上,展開交纏互滲的多重部署,互文延展出個人生命中的六燃板塊。展出的每一件作品,是個體遭逢歷史記憶時,所碰撞堆擠出的生命皺摺,與其說是個人,不如說是與眾人交會時所折射出的歷史晶體,是送給大煙囪的一份禮物。
賴雯淑說,遇/預見六燃,是一趟生命重新匯聚之旅,沿著蜿蜒如臍帶的小徑來到煙囪下,與母親相連,是意圖透過藝術行動來開啟六燃活隱喻、活歷史的建構,以「記憶・植物・地圖三部曲」的方式逐步展開,是將藝術實踐疊加在新竹六燃的紋理上,展開交纏互滲的多重部署,互文延展出個人生命中的六燃板塊。所展出的七件作品,是個體遭逢歷史記憶時,所碰撞堆擠出的生命皺摺,但與其說是個人的,還不如說是與眾人交會時所折射出的歷史晶體,是送給大煙囪的一份禮物。
賴雯淑副教授跟陽明交大六燃保溫團隊同心協力,一起透過新竹文史的論述、藝術跨域實踐、社區永續生活設計,以及智慧科技導入六燃場域的各項具體實踐行動,希望能以「活隱喻,活博物館」的理念,在不久的將來讓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能順利地轉型成一座「新竹生博物館」(Hsinchu Living Museum),在六燃的滋養下,孕育出新竹市民所期待的「生活、生命、生態、共生、共創、共好」新竹六燃博物館,是融合戰爭歷史、文化、藝術、生態、科技於一體的獨特博物館園區。展覽宣傳網站:https://iaa.nycu.edu.tw/?p=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