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性剝削現狀令人憂心,從網路犯罪到現實世界的誘拐和剝削,受害兒少身心受到重創。據衛福部保護服務司統計,2021年有1879名兒少成為性剝削受害者,2022年增至2282人,2023年為3354件,呈現上升的趨勢。近2年,超過8成涉及拍攝製造和散布兒少性影像,約7成的案件是利用網路社群、通訊軟體或其他平台進行犯罪。
為打擊兒少性剝削, 7月12日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部分條文,嚴懲持有兒少性影像者,提供更嚴密的保護。
衛福部指出,犯罪的範疇不僅限於製作和散播不法影像,每一個付費觀看、下載或持有不法影像的人,無形中助長罪行蔓延,讓受害兒少承受更大的身心創傷,也成為犯罪結構的一環,直接助長了需求。沒有需求就沒有供應,任何觀看者或持有者,實際上都是在支持和壯大兒少性剝削的犯罪產業。
衛福部表示,為了根絕,透過落實兒少性剝削「三大零容忍」政策:「零下載」、「零持有」、「零觀看」,只要是下載、持有、付費觀看等任何與兒少性影像有關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嚴懲。支付對價觀覽兒童與少年為性交或猥褻之行為或其性影像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
衛福部資訊處李建璋處長表示,衛福部將規畫推動科技巡查,透過「爬蟲技術」辨識,一旦發現兒少性剝削內容,就會主動處理,必要時請警方介入,其中的關鍵在於讓人工智慧(AI)辨識出兒少性剝削內容。Google曾公開發表過影像辨識工具,衛福部正研議與Google合作以AI方式揪出兒少性影像。
學者建議,科技讓兒少性剝削防制面臨挑戰,必須透過創新科技及立法手段來加強打擊,台灣卻尚無網路治理專責單位,由於網路議題跨越部會,建議政府可在行政院層級之下,設置跨部會機制,專門進行網絡治理。
此外,據兒盟的調查數據顯示,台灣學童的主觀生活滿意度平均僅為68分,較2023年下降5.5分,比HBSC國際平均的75分低了7分。2024年台灣學童主觀生活滿意度達到60分以上的比例僅有69.5%,比2023年下降9.6個百分比,顯示台灣學童的幸福感正逐步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