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雁默專欄】陳亭妃是「低級藍」嗎?

匯流新聞網/雁默 2021.01.18 10:08

雁默/自由撰稿人

美國駐聯大使克拉夫特在啟程訪台的最後一刻遭國務院喊卡,此事的真實原因,國際媒體關注的是國務卿龐佩奧想訪歐卻貼上了冷屁股,索性喊停所有出訪;或是拜登團隊出手,硬是煞停龐佩奧到處惡意挖坑的小人行為。

台灣在此事件上的新聞亮點,則依舊很有「井蛙風」,綠委陳亭妃將責任甩鍋到國民黨頭上,批評國民黨對克拉夫特來訪冷言冷語,要負很大責任。

陳亭妃此人,說大咖不算大,說小咖也不算小,不過還不值得專文批之,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綠營裡的「低級藍」現象。

國民黨有能力讓美國安排的出訪破局?連支持者都氣笑了。現在還如此看得起國民黨的,可能只剩綠營裡的「低級藍」了。

記得是2019大陸「兩會」提出的文件,共產黨譴責社會上普遍出現的兩種宣傳現象:「低級紅」與「高級黑」。前者是極盡肉麻地吹捧黨,後者是以吹捧為手段抹黑黨,兩者都是偽忠誠的兩面派。

藍綠各自陣營裡有沒有低級藍,低級綠與高級黑?有的,綠營當道,反宣傳的黨人比較多,標誌性的「低級綠」如王浩宇,吹捧蔡英文到噁心肉麻的也不在少數,綠媒就不必說了,一向是「低級綠」。在一片奉承阿諛自吹自擂的風氣下,「低級綠」遮蔽台灣上空,彷彿全世界就台灣最大最優最神,殊不知這種操作只會惡質化黨的形象。

藍營氣衰,吃土度日,因此比較不明顯,連黨人都不好意思自我吹捧,支持者更不必說了。不過「低級藍」幾乎都是綠營人士。雖然他們不是對國民黨偽忠誠的兩面派,但對國民黨的能力幾近肉麻地「吹捧」。

正確地說,是捧殺。

當然,陳亭妃並非真的高估國民黨,而是專挑國民黨的親美軟肋,予以精準打擊。許多跡象顯示,這是目前民進黨對付國民黨的主要殺招,從黨人到側翼都在執行此一空戰策略,以遮掩自身跪美還跪錯,或白跪一場的醜態。

國民黨內親美派掌權,批評民進黨的跪美政策,也不過五十步笑百步。從主席江啟臣,還想回鍋的朱立倫,智庫裡的林郁方,到若干知名度較高的幼仔議員,都是造成國民黨在美國問題上失語的「軟土」。

丟豬內臟的時候,盧秀燕給AIT難堪的時候,龐佩奧卸任前頻打「台灣牌」撩撥北京的時候,每每都有綠營「低級藍」出沒,為國民黨貼上反美標籤,好像國民黨真有本事反咬美國爸爸。

「低級藍」策略確實低級,但當然有效,國民黨動輒得咎,也算咎由自取。民調支持度見回不回,支持者連幫忙回擊,還都得言必稱「綠共」,蹭入龐佩奧語境。藍綠皆親美,要民選兒皇帝不「倚美謀獨」也難。

如果只考慮政黨論替而不是台灣前途,或許親美是不得不的選擇,然而即便如此,國民黨的美國政策恐怕也過於粗糙。蔡英文押寶川普的時候,國民黨可曾押寶拜登?若然,那麼現在民進黨必然尷尬度破表,但國民黨並沒有在美國紅藍陣營裡選邊(至少沒有突顯),以致與民進黨共享尷尬,拜登勝出,對國民黨並無幫助。

粗糙之處,就是只要是「美國」,什麼顏色都跪,使得台灣與歐洲各國相比,毫無政治高度可言。莫怪乎,綠營挺川普,挺到台灣變成銀河系川粉大本營,藍營被踩入土裡,而拜登贏了,國民黨也沒贏。

並不是說,台灣政黨非得站隊美國的某一政黨,而是國民黨的親美政策毫無章法,更無策略,怎麼都無法為自己加分,以致民進黨跪錯或白跪都沒事。公平地說,民進黨的跪美政策更無章法,但人家是執政黨,有得是犯錯的資本可供揮霍。說白了,押錯寶,「贖罪券」多買點即可。

川普執政幾年下來,現在大陸人遠比台灣人更了解美國,這是被美國集中打擊所倒逼出來的「知己知彼」。台灣則在備受川普政府「榮寵」的境遇裡,反而搞不清楚當今美國的諸多困境。

歐洲自身有比較整齊的「歐洲價值」與「歐洲利益」,心知在中美對抗下必須走自己的路。價值親美,經濟親中,以實際的作為試圖與中美保持等距。因此可以人權制衡中國,以利益疏遠美國。

國民黨在馬時期也曾這麼做,但如今連「等距」都不敢,還揚言「親美反共」。那拜登若不反共你怎麼辦?「沒有自己」就是國民黨倒地不起的主因,也讓綠營犯再多錯都有恃無恐。

美式民主價值正在崩蹋,美國甚至有解體之象,「低級藍」意圖為國民黨貼上反美標籤,換一種角度看,不見得是壞事。美國打「台灣牌」有損台灣利益,美國商務部甚至明擺著不爽台美貿易逆差,未來勢必要求台灣讓利。這一頭百病叢生的巨象正在倒下,台灣想自保最好離美遠一點。

只要是有害台灣嫌疑的美國政策,國民黨都應予以駁斥,長此以往也才能與綠營品牌區隔。此舉必然被罵「舔共賣台」,那是日常,其實怎麼做都「被舔共賣台」,不如堅拒拿香跟拜。

不過我想,聽者藐藐,國民黨是扶不起的。本文寫給藍營支持者,寄希望於人民比較可靠。

圖片來源:陳亭妃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福音戰士龐佩奧最後的探戈

【雁默專欄】不安的和平 ——「中歐投資協定」的歐盟視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