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感受有時候很困擾,有時候也很刺激,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張勳安主治醫師說:「焦慮跟我們表現的關係是呈現一個倒 U 字型,太不焦慮或是太焦慮都會讓我們的表現直線下降。」
焦慮在精神醫學的領域是一個正常的心理反應,不過,當焦慮出現的時間太長,或在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造成我們生活品質下降,以及痛苦,焦慮就是一個疾病。
適當的焦慮能提升我們的表現
當焦慮維持在一個適當的標準,其實對人是有益處的,稱為情境式焦慮,例如,明後天要考試,我們會有點焦慮,但也因為焦慮的關係,就會比較認真去準備,將一些享樂的事情就會往後延遲,這種焦慮是適應性、有幫助的焦慮。
焦慮跟表現的關係是倒 U 型
焦慮常常跟壓力連在一起,通常我們在感到焦慮的時候,也會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壓力,張勳安說:「適度的壓力跟焦慮,會讓我們的表現呈現在最高峰、最好的狀態,不過當壓力過頭,我們的表現就會下降,整個壓力跟表現的關係會呈現一個倒 U 的曲線。」
每次的焦慮都跟過去經驗有關
而我們每次的焦慮其實都跟過去的經驗有關,例如,每次到考試都會有點焦慮,根據過去的經驗,考完試之後焦慮值就會下降,若現在跟過去的水準一樣,都是在考完試後就不會焦慮,我們就會覺得現在這個焦慮很合理,但如果超過之前的水準或是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我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出了毛病。
焦慮跟擔憂密不可分
另外,當一個人焦慮的時候,會出現安撫自己的行為,例如,搓弄自己的手,撥弄自己的頭髮,把玩自己身上的飾品。臉部也會出現焦慮的表情,行為上會比較坐不住、走來走去,而生理的反應則是會心跳加快,容易流汗。
焦慮的人內在最常會出現「擔憂」的想法,會有一個很明確正在擔心的事件,以考試來說,我們因為考試而焦慮,腦海裏面會開始擔心考試考不好,如果是因為上台演講而焦慮,可能就會擔心等一下上台會表現不好,擔心丟臉、被嘲笑。
預防下次焦慮再出現,做好充分準備跟練習
如果是一般的焦慮,其實並不用額外做什麼事情,因為當事情過了通常就會好了。
但若想預防下一次焦慮的出現,張勳安說,人會有適應性,我們考十次試都很擔憂跟焦慮,但是考一萬次就會稀鬆平常。
不過,前提是要有充分的準備跟練習,平常就要做好準備才能真正降低焦慮跟擔心。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焦慮的時候會有心跳快、冒汗等生理反應,當我平常有養成運動的習慣,在運動的時候讓自己的心跳跳到 130 下,當我們真的遇到焦慮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適應這種心跳加快的狀況,也有助於焦慮盡快的穩定下來。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