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港湖女神稱號的立委高嘉瑜,在臉書上透露自己有「囤積症」,不僅租屋處的東西堆積如山,連衣服從地板堆的跟山一樣高,讓民眾對於「囤積症」討論度提高。精神科醫師解釋,其實會造成囤積症的原因仍不明,只是通常患者會自己囤的很開心,不會主動就診、也較難配合治療。
「囤積症」臨床界定模糊!4大行為特點
越來越多人重視囤積症的問題,像是在美國高達600萬人有囤積行為,且是相當普遍,因此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把囤積症定義為精神疾病,通常患者會有以下特點:
- 即便已經是沒有用、不值錢的也覺得需要收藏
- 如果將囤積物丟棄會感受到難過、痛苦
- 生活環境因為囤積物造成動線受阻、環境混亂,需要家人介入處理
- 人際關繫、工作甚至因囤積物被受影響
事實上,有囤積症的患者通常不會主動到醫院就診,多數都是被家人強制帶到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映燁分析:「患者自己囤的很高興,不會有主動就醫的意願,都是身旁的人感到痛苦,至今疾病成因也不知道,但通常都是多重的因素。」
認知功能退化導致「囤積症」!患者女性比男性多
有些患者的囤積症是跟年紀會相關,因為認知功能開始退化以後就開始囤積,但也有人本來就很會囤積。但從一般統計來看,患者年齡通常都比較大,且以女性居多。
此外,還有些患者會合併其他精神疾病,但不是每個人,未定會引起其他心理的問題,囤積症主要難改變的是「行為」。
陳映燁坦言:「目前臨床上治療相對困難,因為患者本身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除了囤積之外在其他部分看起來都很正常,所以患者不會想吃藥,所以也很難測試的藥物的效果。」
醫師:想改善囤積症需從外界環境控制
臨床上通常被家人帶到診間患者狀況都相對嚴重,陳映燁說:「患者本人來這診間也都很正常,家屬會分享照片給我們看環境都是非常恐怖。」這時如果想要改變其實需要家人的幫忙。
有些人說心理諮商應該有幫助?但諮商需要患者有動機想要改變才有用,陳映燁強調:「囤積症的問題是你必須給他一些限制,當有無限的空間去堆的時候當然堆得很高興,有個人需要幫忙, 因為他自己控制有困難,所以需要從外界的環境控制。」
陳映燁分享臨床上曾有個患者,是住在很高級的豪宅區裡面,但他有一間房子就把裡面全部堆滿東西,患者就認為反正我就是有錢沒關係,然後旁邊的鄰居就一直抗議。
家人有囤積症嗎?以「影響到別人」為判斷依據
想要改善囤積症,除了患者本身要配合外,更需要身邊的人協助,陳映燁:「家人要很強制,對於患者強制規定,要堆東西時只有這個範圍,不能堆到其他地方,如果超出範圍就把東西丟掉,必須做這樣的控制。」一但如果沒有人做給予限制的話,患者會繼續堆得很高興。
當如果身邊的人有老愛亂堆東西的行為時,一般民眾該如何確定是不是有囤積症的可能?陳映燁說通常以「影響到別人」為原則,可以到精神科就診,遵照醫師的指示下慢慢改善囤積症的行為。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