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用這 2 招來教養!讓小朋友敢於面對挫折、克服困難

Heho健康網/香港01 2020.11.09 07:50

新聞圖片

「失敗乃成功之母」、「勝敗乃兵家常事」,小孩遇上挫折後一蹶不振,家長跟他們講一些勵志的說話或故事,是否就足夠教曉他們面對挫折?這樣做確實可以舒緩孩子當下的壞情緒,但講到讓孩子學會迎難而上,似乎還差兩步路。這篇文章會先講解我們遇到壓力(如挫折)時的生理反應,從而找出幫助小朋友克服困難的實際對策。

自古以來,人類面對壓力時會有「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而現代人不用打獵,我暫且把它說成「堅持或逃避反應」。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會堅持到底,什麼時候會逃避?

心理學家拉薩魯斯(Richard Lazarus)指出,當我們感知到外來壓力(stressor)時,我們會不自覺地評估壓力來源是否有害,以及自己有沒有足夠能力或資源去應付它。如果那一瞬間我們覺得壓力來源有害,加上自己沒有足夠能力或資源去應付它,我們便會感到心理壓力,繼而萌生逃避之意。即是說,在我們的意識裡,事件有沒有害和我們有沒有足夠資源,是我們會堅持還是逃避的關鍵。故此,我建議家長使用以下對策,幫助小朋友克服困難。

解決辦法總比問題多

小朋友的人生歷練不多,未能夠往多方向思考,誤以為自己沒能力或資源去解決問題,以致把挫敗看得過重,產生「game over」一樣的絕望,最後選擇放棄或逃避。家長的角色就是協助子女更準確地拿捚他們的水準,還有讓他知道,父母、老師和朋友的支援是他們的資源。

例如,小寶在朗誦比賽輸了,他估計自己資質差,反正不會進步多少,所以決定以後不再參與朗誦活動。此時,家長可以鼓勵他請教老師,他的水準其實在哪兒?如果可以更好的話,那麼比賽當日有什麼地方表現不足?同時告訴小寶,如果他堅持下去,老師一定樂意給予支援。這樣做,小寶就沒那麼容易因為絕望和壓力而放棄或逃避。

不要埋怨別人

「飯要自己吞進肚子裡」,我常常這樣跟學生說,成長是自己的責任,而當我們埋怨別人、推卸責任時,就等於把成長的機會與養份從口裡吐出來。願意扛起成長的責任,是面對挫折的前提。例如,接力跑輸了,與其埋怨同學交棒不流暢,不如檢討自己有沒有用心和別人建立默契。

挫折沒有害,不過我們不用把它包裝得特別華麗,就視它為平常事,習慣了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習慣了就懂得選擇「堅持或逃避」裡的堅持,習慣了就成長了。

*撰文 / Natalie Yim,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親子」。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懲罰」、「責罵」 都沒用! 教養關鍵 1 招讓孩子學會自行承擔後果

週末孩子們聚在一起衝突多?專家建議 4 招解決手足吵架

孩子暑假又長胖?營養師教你如何健康減重不傷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