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特斯拉股價 台股 鄭雨盛

緬懷顧維鈞先生(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大成報/ 2020.09.13 09:42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最近捷克國會議長維德齊先生訪問台灣回國後說他從沒有講「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讓台灣一些「親中病」較嚴重的人士就心神異常的如中彩劵一樣大「電」蔡英文政府浪費國家資源、招待人家來台灣隨便說幾句好聽的話就騙走五台口罩製造機等等許多非常失禮又沒知識兼沒常識的話,這些話在國際間一流傳,台灣的負面國際形象至少向低調10%,對國家有害無益(對他個人在中共的評比絕對是加分的可能也會加酬勞的);從這些人的談話就可知其國際常識水準與馬英九、吳敦義、韓國瑜一樣低;國際上沒有一廂情願的零和遊戲(除非國際緊急人道救援、但那是微不足道的),這些人荒謬無知的談話讓我想起民國以來最傑出的外交家顧維鈞先生(這是現代史學家公論的但我認為是周恩來先生)。

全世界各國最無能的9.2%元首馬英九常以他任內簽了多少「免簽國」為榮為傲,當時我就說如果台灣人在國外表現很差都作奸犯科販毒偷渡男盜女娼甚至偷人家國家機密,我保證沒有國家會讓你免簽;我也常聽到中國朋友(有私交或剛認識的都有)說「我們一百多個邦交國還不如你們一百多個免簽國」,如果馬英九真的很能幹就去搞一百多個邦交國來看看,所以世界各國會和台灣簽「免簽國」是台灣人民的功勞不是馬英九的功勞,馬英九真是太馬不知臉長了。

國民黨政府曾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時代一年斷交五十六國和二十幾個國際組織機構的「輝煌紀錄」,因為蔣介石堅持「漢賊不兩立政策」,然到最後國際上都看清原來蔣介石是賊毛澤東是漢而印證了美國杜魯門總統在1948年就說的「他們一家都是賊」;所以後來各國都認為中華民國蔣幫集團是一群亂臣賊子而紛紛與中華民國斷交,到李登輝總統時代竟只剩二十幾國,所以今日台灣的外交困境完全是蔣幫集團那群亂臣則子所幹出來的鳥事;(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永遠的總理」真是太偉大的外交家了、他以外交五原則將第三世界幾乎一網打盡了),所以今日國民黨的蔣幫遺孽是沒啥理由資格對台灣今日的外交說三道四的,那就是和馬英九一樣很沒羞恥心的。

其實在蔣幫集團也有一個很傑出的外交家顧維鈞先生,但他和我和史達林、邱吉爾和很多傑出的世界領袖一樣都很瞧不起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但顧維鈞不似吳國楨敢和蔣家暴虐無道的父子翻臉;周恩來曾在新中國建國之初在海外找人遊說顧維鈞(當時駐美大使)回國為中國人民服務,但顧維鈞以被共產黨列名戰犯不方便回國予以婉拒。

顧維鈞於前清時代(1888年1月29日)生於江蘇省嘉定縣,24歲就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隨即回國擔任袁世凱大總統英文秘書兼外交秘書,因痛心袁世凱與日本政府商談「二十一條密約」而將其洩露給媒體希藉輿論力量來阻止「二十一條密約」之遂行,這事讓袁世凱很不痛快遂將他外放美國擔任公使,從此展開他的外交生涯;先後擔任中國駐英國公使,巴黎和會代表並代理團長,他在巴黎和會中為山東問題與日本首席代表牧野伸顯數度展開激烈辯論,當時他才31歲但他毫不畏縮,他告訴與會各國代表「山東省是中國大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的故鄉,是絕大部份中國人思想信仰之所繫,絕不能割讓由外國人來統治」,年輕的顧維鈞鏗鏘有力的據理力爭,震撼全場,許多外國外交官驚訝中國的新一代外交官已和前清時期大大不同了,法國總理克里蒙梭更在其回憶錄中美喻顧維鈞是「中國第一外交家」;可惜各國昧於日本的軍勢還是決議將德國在山東省的所有特權交給日本繼續行使(顧維鈞並未在凡爾賽合約上簽字);1921年顧維鈞又擔任華盛頓會議中國全權代表;1922年起他先後擔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財政總長還先後兩度出任國務總理(第一次係代理),並代理總統、署理總統;1928年7月東北易幟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全國象徵性統一,顧維鈞遭到國民政府通緝,1930年在張學良的積極說項下蔣介石才同意取消顧維鈞的通緝,並邀其加入國民政府工作。1931年國際聯盟組織李頓調查團到中國東北調查「九一八事件」,國民政府派顧維鈞參加,從此顧維鈞又回到他所孰悉的國際外交工作,並積極參與國際聯盟中國分會理事會事務。

1941年二戰期間他奉派出任駐英國大使;1945年6月26日參加舊金山會議代理首席代表宋子文簽署聯合國憲章。1946年國共內戰日愈激烈,顧維鈞奉蔣介石之命出使美國擔任駐美大使,他一上任就促使「馬歇爾援歐計畫」擴展到亞洲各國;他亦與葉公超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磋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6年他自駐美大使任內退休受聘轉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兼副院長,1967年他自海牙國際法庭退休旋赴美定居至辭世;1972年毛澤東曾委託中共元老章士釗女兒章含之(外交部長喬冠華夫人)趁出席聯合國大會之便拜訪顧維鈞、並以毛澤東名譽邀請顧維鈞回新中國訪問,但顧維鈞還是以曾名列中共戰犯名單第22號不方便答應赴訪而婉拒,致終其一生未再回歸中國大陸故國山河土地。

作為被外國政要美譽為「中國第一外交家」的顧維鈞是民國初年的留美博士,這可算是當時中國的稀有動物、菁英中的菁英,所以他一回國在他岳父大人唐紹儀總理的推薦下馬上被袁世凱大總統錄用擔任英文祕書兼外交秘書;對於受過美國自由民主文化風氣薰陶的顧維鈞初看袁世凱大總統與岳父唐紹儀總理都願奉行自由民主的共和制度也都非常樂於充當馬前卒為國效命,但當他知道袁世凱準備和日本內閣簽訂「二十一條密約」向日本商借鉅額款項來改變國家體制為帝制時,顧維鈞乃偷偷將資料洩露給媒體記者來揭發袁世凱的稱帝野心而形成輿論壓力與造成「學潮」與「工潮」,最後爆發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場「學生抗爭運動」,在陳獨秀策劃下傅斯年領導下舉國大學生、工人、商人都起來罷課、罷工、罷市,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教授胡適之都發表支持之公開談話,這就是後來驚動中外也改變中國近代史的「五四運動」,不過在台灣很少人知道這把火真正的點燃者其實是顧維鈞,若無顧維鈞洩露袁世凱的外交機密給媒體記者、那陳獨秀和傅斯年及北大學生還被矇在鼓裡;這事之後顧維鈞當然被逐出總統府權力核心外放外國擔任公使(當時一般官吏是不喜歡外放的,因中國正常的外交制度是從「巴黎和會」才開始萌芽,那也是顧維鈞代理團長幹的好事),不過除了反對袁世凱改變國體為專制的帝制外,顧維鈞是非常肯定袁世凱的治國能力,他說民國以來沒有一個總統治國能力比得上袁世凱(他說這句話時是蔣介石總統逃難台灣之時);他後來幫國民黨作事是因他擔心比較差的共產黨取代國民黨,其實他很少和共產黨接觸,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只有李大釗曾邀他幫共產黨效勞,但未為他所接受(那時共產黨人才很少,高級人才都是領蘇聯薪水,估計會比北洋政府甚至南方國民黨政府高,陳獨秀擔任第一任總書記就比北大教授高,毛澤東幹他的秘書幾個月就有錢回湖南辦「湘江評論」);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曾託人代邀他回國為新中國工作,但他也沒接受,其他就沒看到較有份量的中共人士和他接觸了;不過二戰後的舊金山會議中國代表團之代表加入中共的董必武係顧維鈞提議的,那時國共內戰正要展開大廝殺,中共治下的人口已將近一億五千萬人,故有中共代表在內亦使中國代表團更有代表性更有包容性;新中國建政後董必武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國家副主席(十三年)、代主席(三年),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要職,可見顧維鈞雖不在國內卻識人甚明。

他對國民黨的信心另一原因是原來北洋政府很多人才都較南方國民黨政府的人才優秀(因當時中國正統是北洋政府,各外國使館都在北京,都與北洋政府為交涉對象,當時海關收入也都由北洋政府收取,故北洋政府較有錢用人),但蔣介石北伐成功後全國統一,絕大部份北洋政府的人才都由南京的中央政府所收編,他認為南京的國民政府較有能力將國家治理好,故他乃決定為國民黨政府效命;其實顧維鈞很不喜歡蔣介石專制獨裁的領導方式,雖然蔣介石信任他是一流的外交人才而予尊重,就像蔣介石尊重胡適之一樣,但胡適之也不喜歡蔣介石專制獨裁的領導模式,偏偏這兩人在國際地位都很高,尤其胡適是傅斯年的老師,傅斯年又是俞大維的妹婿,俞大維又是蔣介石非常倚重的軍事學家(後來又成蔣經國的兒女親家),這些關係讓蔣介石對傅斯年只好特別倚重、對胡適之亦只有特別尊重;不過蔣介石尊重胡適之或顧維鈞亦可博得尊重人才之美譽,對一介武夫的蔣介石亦有美化抬舉的作用。而這兩位高等人才也確實都為國家做了很多豐功偉業,在中華民國風雨飄搖之際、在蔣介石處懸崖邊千鈞一髮時兩位都在國際或聯合國發揮很大的安定作用,這是無庸置疑的。

顧維鈞有句名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句箴言不能用於外交,因為國家必須永遠存在而不能玉碎的,一個外交家不能因為必須堅持一個原則而讓他的國家玉碎甚至消滅而不顧。從顧維鈞這句高論就可知我之前講的「外交不是零和遊戲」,統派人士在訕笑捷克議長維德齊一回國就翻臉不認人說他沒在台灣講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維德齊在他國內有他的人與事要面對,有他的環境與立場,他能排除國內與中國的干擾而帶領大批團隊到台灣展開破冰之旅,這誠為非常不簡單之壯舉,大家回想當年季辛吉到中國的破冰之旅還要躲躲藏藏還到巴基斯坦裝肚子疼拉肚子拉三天才輾轉到北京,而今維德齊議長要率團訪問台灣卻早在三個月前就開始敲鑼打鼓鑼鼓喧天的唯恐各國不知道,這事需要多大的決心、誠意與勇氣,他在台灣國會(不是路邊橋頭肥皂箱上)演說還召告世人「他是台灣人」,這些統派人士莫以為維德齊是國際街友帶領大隊人馬到台灣要五台口罩製造機,我已寫過兩次現在國際街友最好撈的是到杜拜跟在那些大富豪後面檢他們不要的零錢,據說一個月可收入將近三萬美金,捷克到杜拜很近,何必飛幾千公里到台灣,所以統派這些人要有知識有水準一點,不要自己丟臉也要台灣跟著你們丟臉,交朋友要誠意互相想想對方的立場,這樣才能真心交到好朋友嘛!(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熱門關鍵字:

麻辣開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