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病毒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病毒權威賴明詔:新冠可能演化「慢性病毒」,永久留在體內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0.07.27 17:00

「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結果發現新冠病毒受體附著力高了 20 倍,所以冠狀病毒的演化,是特別受到上帝照顧的,非常奇妙的!」研究冠狀病毒超過半世紀的中研院前副院長賴明詔,緩緩道出這句話,眉宇間透露出對於疫情的憂心外,也感受到他對病毒的敬畏。

明明人類的基因比起病毒多,卻在這場「疫戰」中,似乎顯得毫無招架之力,終生研究病毒的賴明詔承認:「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更聰明,沒辦法打贏病毒,只能求一個和平共存。」

與病毒過招半世紀!對它了解永遠不夠深

如果要細說賴明詔與病毒的愛恨糾葛,恐怕短時間難以說清,賴明詔笑說:「病毒太多未知的東西,以為自己對他瞭解了,但隔天又突然發現有新進展。」

尤其冠狀病毒基因突變的很快,讓病毒生存的很好,且總把那些出錯彌補過來,「這就是冠狀病毒很有趣的地方。」賴明詔靦腆的笑了笑,他對病毒的研究說樂此不疲可能不夠貼切,應該就如同打電動非要破關那種熱忱。

77 歲的他沒有選擇退而不休,繼續投入在研究領域中,從沒想到只是會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根本不受學界重視,從 17 年前 SARS 之後再度造成全球劫難,賴明詔坦言:「新冠病毒是最毒的冠狀病毒,不過現在曉得,可能比起病毒史上的天花、細菌史上的鼠疫,更為嚴重,除了健康的影響大,對文化、社會、政治、經濟,每一個領域都是。」

接受專訪的這天,賴明詔的聲音顯得沙啞,他也說確實因為疫情變得更忙,會議、演講、採訪邀約不斷,但他也樂於分享這些知識。

投入冷門研究項目!成為冠狀病毒權威

但賴明詔與病毒鬥志的故事可能要從 1975 年開始說起,他原本是投身癌症基因研究,在美國加州大學進行研究生涯,一路從助理教授當到卓越教授,期間甚至與指導教授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證明癌症基因的存在,在當年癌症基因正是熱門的研究領域,前途一片看好。

但誤打誤撞的機會,讓賴明詔和神經學的教授合作研究起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知名大提琴家 Jacqueline du Pré 就是罹患多發性硬化症逝世,發現老鼠的冠狀病毒有關可引起類似的病,因此可用老鼠冠狀病毒做為疾病模型。從那次合作後,意外開啟賴明詔的「冠狀病毒」人生。

「我的研究工作就是,用老鼠冠狀病毒的模型,來研究這個冠狀病毒是怎麼樣在身體裡面活那麼久?是在什麼器官?在什麼細胞感染、繁殖?」一一未解的謎題,對賴明詔而言「很有趣」。

陶醉在跟病毒攻防,屢屢有突破性發展,賴明詔發表許多冠狀病毒有關的分子生物學論文,讓他被美國科學資訊所評選為 1981 年到 2000 年論文最被高度引用研究者,也讓他成為冠狀病毒的權威代表。每每談起研究內容,賴明詔「標配」專注神情配上炙熱的眼神,而在他心中是這樣的看待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有世界最長的基因 RNA,賴明詔說:「從理論的觀點來看,這樣的基因是不應該存在的。」當 RNA 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 RNA 就會變得沒有功能,就是有突變,所以不應該超過 1 萬個鹼基,但冠狀病毒卻有 3 萬個鹼基。

但特別的每 1 萬個鹼基一定有 1~2 個出錯,可是冠狀病毒就有這個修補錯誤的能力,賴明詔笑說:「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冠狀病毒比病毒學家更聰明的原因。」

蝙蝠能與冠狀病毒共存!下個「新」病毒隨時可能再現

偏偏這樣特殊的冠狀病毒,非常適合生存在「蝙蝠」身上,賴明詔提到:「幾乎每一種蝙蝠都帶冠狀病毒,可是偏偏蝙蝠可以讓冠狀病毒活得很好,兩個和平共存都沒有什麼問題。」蝙蝠又和野生動物、家禽接觸之後,產生新的病毒、發生突變,而又產生新的病毒。

加上人類的過度開發下,和蝙蝠接觸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賴明詔直言:「所以像是 SARS 那種蝙蝠的病毒,會繼續產生出來,所以我相信新的病毒會不斷繼續出現。」這場疫戰永遠不會是人類的最後一場。

新冠不只「流感化」有可能「C 肝化」!病毒可能永久存在身體細胞內

這次面臨的新冠病毒,學者對於新病毒的特性並非全面了解,但推測它恐怕不是外界想的那麼單純,他有可能演變成「慢性病毒」。

  • 急性的病毒:病毒是在感染人類後,1 個禮拜、2 個禮拜,病毒就消失掉了
  • 慢性的病毒:感染後病毒到身體裡面,不會完全消失,在身體裡面,與一些細胞繼續的活下去

賴明詔說明:「新冠病毒有這個慢性病毒的現象,從感染來看,病毒可以在身體的某些細胞,不斷再生存下去,當免疫系統沒辦法完全把病毒消除掉,變成是身體跟病毒的一種戰爭。」

一旦新冠演變成這種情況,防疫就會更加困難,「病毒可以在身體的某些細胞,可以不斷再生存下去。可能變成社區裡面,有些人會一生帶有這個病毒,變長期性的病,疾病就會不斷在人類中再次出現。」賴明詔說到。

只是現今還無法確定病毒會藏在哪裡,但研究已知有機會侵犯人體多個器官,賴明詔強調:「新冠患者症狀非常複雜,有肺部、心臟、血管,什麼地方到處都有這個病毒,表示這個病毒可以感染很多不同的細胞、不同的器官。」

過去只認為新冠可能「流感化」,如今推測也有可能「C 肝化」,甚至有機會變成長期的疾病。

人性健忘「疫情」只像股熱潮!需長久經費支持傳染病研究工作

因此外界特別寄望疫苗的發展,才能讓全球儘速回上正軌,但賴明詔坦言:「冠狀病毒基因是 RNARNA 可以變化很快,所以理論上,RNA 病毒是很難發展疫苗出來。」因為愛滋病毒也是RNA 病毒,前前後後發展了 40 幾年,還是沒辦法有好的疫苗,雖然對疫苗發展是抱著很大的希望,但現實面疫苗的研發不是那麼容易。

在疫苗還沒研發出來前,該有的防疫少不了,賴明詔回顧這段時間,給予國人高度肯定,他說:「台灣人表現的非常好,能夠接受這樣非常嚴苛的政策。」但想要繼續保持好成績,他強調:「研究團隊要繼續做,新興傳染、感染、公共衛生、設備都要繼續維持。」

每次面對疫情,也讓台灣累積更多經驗,只是疫情也像股熱潮,SARS 爆發時候,有很多研究經費來發展疫苗和藥,但 SARS 消失以後,這些錢就都沒有了。

而這樣的現象不只在台灣,全世界的科學家面臨同樣問題,賴明詔說:「研究沒有繼續下去,沒有新的藥物、沒有疫苗。如果以前繼續做下去的話,也許我們今天就有疫苗也說不定。」

賴明詔在冠狀病毒不再被重視時,卻義無反顧投入其中的先驅學者,他心繫病毒與人類關係,他說:「這也不會是人類面臨的最後一個傳染病,所以我希望這次的經驗,可以讓我們更支持新型傳染病的準備跟研究工作。」

賴明詔這輩子都在和病毒打交道,外界喜歡用「冠狀病毒之父」稱呼他,但他總認為不好意思的說:「科學領域沒有之父、之母,是大家共同努力、科學進步的結果。」他認為研究領域還有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還有許多科學家需要去尋找的答案。

賴明詔研究病毒以外的時間,其實最喜歡做的是拉小提琴,偶爾中午中研院的大樓內會傳出悠揚琴聲,辦公室內就放有琴譜,大書櫃下方放著小提琴,訪問結尾,賴明詔拿出提琴演奏一曲《思慕的人》。

隨著樂聲起伏,就像回顧疫情以來的改變,也回想賴明詔說的:「只要蝙蝠還存在,冠狀病毒都還有再襲擊人類的可能。」他總說:「防疫就是國防觀念,和平的時候要買戰艦,希望在戰爭的時候不要用到,但必須要做好準備。」

文、王芊淩、盧映慈/圖、何宜庭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4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

人類跟病毒不只是戰爭,更要學會平衡!病毒權威徐明達:知己知彼是致勝關鍵

新冠疫情超乎專家預期?這群人憑模型就預告這場全球災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