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謝國樑 6寶媽 磁暴

台灣AI技術發展 MIC直指將朝三大方向前進

匯流新聞網/胡 照鑫 2020.06.11 14:39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人工智慧(AI)深入影響產業發展,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人工智慧議題,分別從AI技術發展、台灣產業應用現況,與非接觸式人機介面(UI)應用商機與技術布局,看人工智慧發展趨勢。

MIC調查國內「產業AI」與「AI產業」企業與新創,發現目前技術發展前三名分別是「數據推理推論」、「電腦視覺」、「語音與自然語言處理」。以2016年AlphaGo事件為分水嶺,可發現技術發展雖以「數據推理推論、電腦視覺」為主。

但2016年以後成立的台灣企業,排序第三的發展技術轉變為「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而非2016年以前成立企業的「資料擷取、標記或維運平台」。投入領域差別也顯示在企業AI應用領域趨勢,其中發展「跨領域應用」仍為主軸,驅動AI落地到各行各業產生效益。此外,醫療健康、行銷與媒體,也成為各企業應用AI的新興重點領域。

觀測AI發展趨勢,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韓揚銘表示,有四大關鍵議題值得注意。首先,「AI落地」將是未來產業焦點,落地後開啟的「後AI時代」,將帶來AI模型部署與監管、版本控制更新等挑戰,並驅動一波AI管理商機,當企業運用AI的情境愈多,愈需要良好的營運管理機制。

第二,落地前「效率」問題需要被解決,目前已有國際大廠開始透過晶片效率提升、分散式運算架構、使用剪枝技術讓模型最佳化、針對不同應用提供效率或推論程式改良,以加快推論與訓練時間、以迷你模型幫助落地等方式來提升效率。

另外還有AI模型資安議題,如何管理模型不被汙染以至於出現錯誤判斷結果,以及國際各國開始討論AI合規議題,都需要後續觀察。

隨著AI與感測技術發展帶動終端載具軟硬體升級,未來「非接觸式UI」發展值得關注。MIC透過美國專利技術布局,觀測非接觸式UI動態,目前語音UI技術仍以說話者辨識、聲紋認證為主,可有利於電商、金融等行業辨識客戶身分與打造個人化服務,不過聲紋認證專利技術偏少,目前仍存在技術缺口。

視覺UI部分,布局熱點開始延伸至電子設備識別、3D模型或影像操作、影像分析的運動分析或決定位置或物件、通信控制等,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林巧珍解讀,充分顯示為AR、MR應用鋪路的意圖,除此,手勢UI也因為AR、MR應用發展獲得二度崛起的機會,技術布局重心也逐漸移至圖像捕獲、影像分析、建立3D模型與影像操作。

MIC指出,當終端載具被賦予更多感知能力,使用者將可透過手勢、動作、語音、視覺甚至腦波來與機器互動,林巧珍表示,非接觸式UI將可催生更多智慧產品,造福全球廣大慢性病、視障、聽障與殘疾人士,這些剛性需求,將提供更多中小型、無龐大研發資源的競逐者有機會躍升獨角獸;除此,未來3至5年AR、MR技術與應用的活絡趨勢值得關注,目前雖然不同UI仍各自開發,但預期未來將走向相輔相成與合體升級。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MIC:資安合規將成5G市場決勝關鍵

AI帶領全球企業數位轉型 MIC:數位分身將成轉型利器

新聞照來源:Unsplash 示意圖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熱門關鍵字:

AI Ar MIC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