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天氣,「學長早安。 」一個實習生輕輕地對我說。我看了她一眼,已經不確定她是因為冷颼颼的天氣,還是看見病人太緊張在發抖,當時我只覺得這是做為一個實習生的正常表現。看了看今天的病人,躺在病榻上,不斷發抖著。
我問她:「會冷嗎?」病人黃阿姨沒有回答。我再問:「痛嗎?」同樣沒有回答,阿姨只用冷冷的眼神看著我和我身旁的實習生。而我帶領的實習生竟然哭了,哭著、哭著還一付迷惘的樣子,卻說著:「我很想幫忙阿姨。」所以學妹是因被拒絕因害怕而抖?阿姨是因生氣而發抖?
話說,這個黃阿姨很愛哭,動不動就哭,術後儘管手術很成功,也還是一直哭著。白班早上已給完藥的我和實習生學妹站在她的床邊,我聽著實習學妹問:「阿姨,您怎麼一直哭呢?」阿姨沉重地娓娓道來:「六年前左側乳癌已經切除了,也乖乖的按時在門診追蹤,怎麼就癌症復發還轉移到腦部了呢?!癌症已經奪走我父母的命了,難道還要我的嗎?」她對於自己的人生絕望,不斷的哭著,怨嘆著。她總是憂傷地看著窗外,望著窗外的眼神格外的空洞,看著看著,默默的又哭了起來,真是令人擔憂。
會客的時候,家屬進入加護病房探視,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愛哭阿姨的笑,卻是那不自在的笑。站在對面的是她的先生,只聽先生的口中不斷說著:「對不起,是我沒有照顧好妳…」會客的時間過後,陪著先生走向加護病房門口,途中儘管我說著病人術後病情很穩定,請他安心,然而就在短短不到十步路的腳程,他還是難掩悲傷的哭了起來,邊哭邊道著:「我覺得我對不起我老婆。」我一時無措,呆呆的站在他身邊,當回過神時,我對他說:「你的心情我懂,想要留下來陪陪你太太嗎?我覺得你們應該好好說說話。」說真的,不明白為什麼,但當時只覺得我必須這樣做。
猶記當時這三個人的眼淚,在短短的一個早上,在我心裡投下了三顆震撼彈!在我混亂的思緒中,唯一想到的,唯一能開解我們的,是上人所說的話語:「要保持幸福的人生就必須要保持『歡喜心』,不要動不動就發怒。」於是我帶領著實習的學生,重新整理思緒,讓她可以坦蕩的再重新靠近病人,並啟動多團隊的照顧,會同社工人員、志工、心理師的陪伴,同時也請來了黃阿姨的先生一同參與,凝聚正向的心念。讓病人還有家人,甚至是團隊中的夥伴都可以樂觀地看向嶄新的人生。
第二天的早上,一樣的話語,一句「學長早安」,但已是不同的光景,笑容燦爛的實習學妹,主動和我打招呼的黃阿姨,笑得燦爛的阿姨的先生。與昨日完全不同的氛圍,溫暖融洽,甚至我看見了病人發自內心的大笑。記得要轉送黃阿姨至一般病房之前,我看見她的最後一滴珍珠眼淚,伴隨著笑容,她笑著對我、實習的學妹和她丈夫說:「我以後不哭了,是你們逗得我開心了,眼淚是珍珠,我要把精神,放在我全新的生活。」我很驚訝,只是短時間的陪伴,一個病人可以好這麼多,或許對我們而言只是說幾句話,但這些話對於需要的人,卻是無價的寶藏。
從前的我,都沒有發現,我們的一句話,一個善舉,儘管不費力氣,都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念。這位實習的學生,給我機會在她心中埋下善的種子;而黃阿姨和先生,則給了我參與他們夫妻倆全新人生的機會。讓我最深刻的是黃阿姨送我的手抄紙條,上面寫著:「來到世間就要發揮此生的價值,要與天地萬物共生息。人人都有共同的愛心、都有心想做事;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有生命的關連,聯結每個小生命,成就大生命。謝謝你。」謝謝黃阿姨給予我被感恩、還能夠幫助人的機會。
曾經,我的至親也因在病榻之上久病厭世,當時我的家人們陪伴在病榻邊,怨天尤人,而那時的我,卻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以至於到後來進入臨床工作的我,或許也像這個實習的學妹一樣,格外的緊張。但三年了,在外科加護病房服務的時間不短了,這段時間我不斷的思考,做為一個護理師的意義和價值到底是什麼,或許這個故事告訴了我:拔苦予樂,成就善的循環,就是護理的意義,更是我從事這份工作的初衷。加護病房的病人來來去去間,儘管只是在病房裡的兩天,我依然感恩這些人的眼淚,給我最寶貴的啟示。
(撰文/朱濟廷 臺北慈濟醫院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攝影/曾珮瑜、余翠翠)
【本文為「志為護理」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