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將至,多數家庭忙著準備年節賀禮拜訪親友,但若家中成員有失智長者,突然頻繁的人際互動與飲食調整,可能造成其身心上的不適。台北慈濟醫院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暨失能服務中心主任李嘉富提醒,除應多注意家中長者是否具潛在失智風險,要及時就醫外;針對家中失智長者,也須多注意年節飲食與出遊規劃,避免加劇失智長者症狀。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的14%以上,換言之,每7人中便有1人是老人,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李嘉富主任指出,年齡越大,發生失智的比例越高,「目前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失智盛行率達3%以上,且年齡每增加5歲,罹患機率就會增加一倍。」退化、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營養失調、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複雜病因,皆可能引發失智症,使表現症狀不單是記憶力、語言能力、空間感、注意力等認知功能的退化,甚至合併情緒性疾病,出現干擾行為、性情大變、妄想或幻覺等。過年期間兒女返鄉,失智長者看見不熟識的家人、環境改變之刺激,可能出現不安全感,加上認知功能的退化、無法準確表達,將加劇上述情形。
李嘉富主任表示,發現父母有不尋常行為,應避免責備,可利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失智症十大警訊」辨別長輩是否具失智情形,若有兩個以上的徵兆符合,建議前往就醫評估。「失智長者多半缺乏安全感、焦慮情節較嚴重,面對這些狀況,家人們需學習更有耐心;當患者出現重複行為或情緒起伏時,切勿第一時間拒絕或與其爭辯,應了解需求並適時滿足,或轉移注意力。」
順應年節,李嘉富主任針對飲食及出遊給予以下建議和提醒:
【飲食】
1. 可安排失智長者與家人同樂之活動,如引導患者做拿手菜、手作年糕或碗粿等懷舊美食,患者透過親手料理記憶中的美食之過程,有望改善病症。
2. 因長輩的咀嚼功能可能退化,進食糯米製品如年糕、麻糬、湯圓等較黏稠的食品時,應先切成小塊,避免噎著;食用時切忌嬉戲,以免發生意外。
3. 注意食物包裝中的防潮包、乾燥劑及暖暖包,避免長輩誤食。
4. 遵照醫囑,定時服用慢性病藥物。
【出遊】
1. 可讓失智長者穿著熟悉、色彩鮮艷易辨識的衣裝,配戴愛心手鍊、衛星定位器或在衣服上繡姓名及電話,以利走失協尋時使用。
2. 儘量安排兩人陪同,若出入地點有兩個以上出口時,更須特別留意。
3. 約兩成五的失智長者於天黑後至入睡前,有昏昏欲睡、混亂等症狀,提醒行程安排切忌過於匆忙,應於傍晚前回家。
4. 車上可準備紙尿布或尿壺,以備不時之需,也可攜帶失智長者熟悉的隨身用品,增進安全感及穩定情緒。
(撰文/許嫚真,攝影/范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