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見 驚倒一票泌尿科醫護 36年養成七顆像糖炒栗子的結石
大成報/
5 年前

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主任醫師問診後請廖先生去作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側輸尿管竟有7顆像糖炒栗子大小的結石!手術取出後,"閃閃發亮"的石子,除了把廖先生本人嚇了一跳,也把一票”閱石無數"的護理人員驚呆了!所幸,廖先生的七顆"巨石"除了導致左側腎臟積水,輸尿管積水,輸尿管管徑擴大,並沒有其他問題,蔡秉儒醫師採取傳統取石手術,過程相當順利。
性格開朗的廖先生自述沒有結石家族史,民國72年曾因結石開刀,20年後健康檢查雖然有發現結石,由於不酸不痛,他都未予以理會,10幾年後至今才又因此就醫手術。他自知有結石問題,所以從不吃豆類食物和菠菜,也不太吃蘋果芭樂,除了喝開水、從不喝「涼ㄟ」!
蔡秉儒醫師指出:台灣泌尿道結石的盛行率約為10%,每10人中就有1人有此困擾,男女比例約為3.5倍。結石會受遺傳性體質影響,而台灣地處亞熱帶,加重了結石的發生率。結石一般發生於中老年人,現在有年輕化的傾向。可能與年輕人棄開水、常喝飲料有關。
蔡秉儒醫師認為,市售飲料普遍含糖份,甜度高的飲料會增加鈣質排出,最多病患愛問可不可以喝啤酒? 其實,喝啤酒或是含酒精飲料都會造成尿酸的分泌、酸化尿液,長期喝反而容易造成尿酸結石。但是若輸尿管或腎臟早就已形成結石者,短時間內確實有可能因為喝了大量啤酒,利尿加上小便量增加,導致原先的小結石加速排出身體外。事實上,不用喝啤酒,喝大量的水,短時間內增加小便量就可以促進小結石的排出了!
蔡秉儒醫師進一步說明:結石體質的病患較適合低礦物質的礦泉水、水果茶、稀釋的蘋果汁、伯爵茶、較鹼性的飲品;同時,充足的睡眠,避免體重過重,適度運動,不可過度脫水或流太多汗,必須讓每日小便量約2000C.C.,尿液比重不大於1.01克/毫升,這樣一天的飲水量才算足夠。
尤其,三餐飲食太鹹,鈉離子會讓尿液中的鈣離子濃度升高,易造成結石。而有結石體質的病患每2.5年會新長出一顆結石,建議宜定期到泌尿科追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