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頻 黃鈺淳 新北市】
不同族群相處有時候會鬧出溝通的笑話,不同族群的融合也都是長時間磨合下的成果,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的社區劇場培力暨展演活動,透過社區居民共同發想劇本,用自己的母語演出劇情,不僅讓居民重新認識彼此的文化,也凝聚了社區力量。
舞台上河洛男孩,身穿西裝,頭戴紳士帽,正與客家女孩進行一場約會,沒想到卻因為語言不同,鬧出了笑話。
「我還沒跟我爸我媽講耶,管?管子一隻長長的耶!」
導演 呂義尚:「不管是習俗文化,然後呢又遇到出外打拚的時候,又遇到閩南人、外省人,啊有總總不同的族群的一些問題跟衝突,然後慢慢去融合去溝通,就達到一種所謂的族群融合。」
不同族群在日常生活中,因為用不同語言溝通,發生有趣的故事,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透過結合社區居民與地方文化,讓大家重新省思自己的母語。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祕書 陳惠姝:「因為這齣戲,讓他們可以加減落實我們的母語,讓他們可以開始講客家話。」
台上演員賣力演出,台下觀眾看得開心,不過在這群以社區長輩為主的演員中,卻有一位年輕的身影。
蘆洲國中 鄧景浩:「因為我是第一次來演這種戲,所以會有一些的緊張,這次表演的時候,我有學到的是,就是說這個劇團要團結,這個戲才能做得好。」
蘆洲國中校長 游玉英:「這種的一個戲劇,是透過這種融入的方式,孩子對於母語的學習是非常的好,非常的重要。」
戲劇的最後,演員在台上吃團圓飯,台下觀眾也像在辦桌一樣,吃著湯圓與粢粑,一同感受濃濃的客家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