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回教的恐怖活動、組織或主義,在整個17億穆斯林人口比例尚不及千分之一。(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作者/程富陽
當中東近期的紛亂不止,讓世界倍感憂慮與不解時;彷彿近半世紀以來,西方對「伊斯蘭主義」所下等同「恐怖與威脅」的定義,更加明確與無誤。然而就在此刻,世界的各角卻傳來一股「伊斯蘭」教徒,對這個普遍存在於西方國家「歧視觀念」的抗議聲。
上週(11月10日)在法國巴黎,就有數以萬計的「穆斯林」走上街頭,向那些在法國議會倡言應立法區隔穆斯林的議員,及屢向各地「清真寺」開槍示威的極右端社會族群,發出他們內心對這些行為的「撻伐」之聲。數萬名阿裔法國人,手持「我們不是危險,我們身陷危險」的標語,揭開了這場「反伊斯蘭恐懼」的遊行,正標示西方社會歷來對恐怖組織的錯誤擴大「定義」,似乎已經開始遭到「反撲」了!
近半世紀以來,這種西方式宣傳「伊斯蘭主義」就是「恐怖主義」的形象,令全世界的伊斯蘭教徒,猶如「揮之不去」的夢魘,讓他們背負著一種如基督徒所說的「原罪」。只不過,基督的世界早已由「耶穌基督」的降臨,赦免信仰者的「罪」。但在21世紀現今的世界裡,此種等同恐怖主義的「原罪」,卻得由絕大部份愛好和平的伊斯蘭教徒來共同「承擔」,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讓世界的伊斯蘭教徒終於按耐不住,激發出「不平」的聲音。
事實上,無論是因1967年「六日戰爭」戰敗,前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倡議的「恐怖活動」;或是1990年美國因伊拉克佔領科威特而掀起「第ㄧ次波灣戰爭」,遂引起賓拉登的「蓋達組織」發動回教世界對西方侵略者的「聖戰」;抑或是2004年IS伊斯蘭國,以「斬首」橫加於所有與他對教義不同解釋的「極端主義」,都讓西方媒體輕易將「伊斯蘭主義」,描繪成「恐怖主義」的形象。
其實,這些回教恐怖活動、組織或主義,在整個17億穆斯林人口比例尚不及千分之一;而依世界人權組織的統計,近20年來,在世界各地所發生的「恐怖活動」,幾達3/4恐攻主使者,是白人至上的極右派人士,僅有1/4是穆斯林。但西方媒體卻「以偏概全」地把蓋達組織、伊斯蘭國等激進恐怖分子,和穆斯林劃上等號,而對中東擁有伊斯蘭教徒的各國領袖,屢屢發聲譴責恐怖攻擊及反對恐怖主義的呼籲,卻置若罔聞。
真要研究「恐怖主義」或「恐怖活動」,他們實本源於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中少部分的組織、團體與個人;但西方媒體卻把他們與位於世界各地的伊斯蘭組織成員國「一體視之」。事實上,這個共同擁有「伊斯蘭主義」宗教觀念的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除了地緣中東22個國家外,還包含了非洲的莫三鼻克、尼日、克麥隆、查德、象牙海岸;亞洲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甚至中非共和國、波士尼亞、泰國、俄羅斯等57個國家。
因此西方國家這種對「恐怖主義」的擴大解釋與錯置,不僅把原對「恐怖主義」抱持排斥的「伊斯蘭國家」,「馮京當馬涼」般地,將其與恐怖組織給「硬湊」成一塊。也讓世人產生「伊斯蘭國家」就是「恐怖份子」的錯覺,更讓天性愛好和平的「伊斯蘭信徒」,不得不在一條「歧視與對抗」的狹路上,去作無奈的「選擇」。
當中東的戰亂持續不斷,恐怖主義的氛圍幽靈未散,恐怖組織的的團體日漸擴張,恐怖活動的疆域愈形蔓延,恐怖思想的影響日趨滲透;戰爭將不再只限於「戰場」重現,而是暗藏於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在全球各國社會的街頭湧現,在人類所有內心中浮動。如西方強權,不能抱持真正的「和平」心態面對,而只以「利益分贓」 去算計伊斯蘭世界;那此種「伊斯蘭恐懼症」,終將形成一種暴力政治意識形態,如「水銀瀉地」向全世界擴散。
面對這股「停止仇視伊斯蘭」的穆斯林抗爭,對西方政治而言,勿寧應將其視為一種「警訊」與「提醒」。因為「伊斯蘭主義」對世界到底是威脅?還是和諧?終究還得取決於西方政治的態度與取向,而不是在法國巴黎街頭那群「聲嘶力竭」的穆斯林所能「決定」的。
作者簡介
程富陽,退役上校,先後畢業於政戰學校、約旦民間「穆塔爾大學軍事教育研究所」、中華民國「國防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 」,及約旦皇家軍事陸、戰院。曾任國防大學共教中心主任,目前仍於該中心任教。著有《現代戰爭軍事新聞趨勢》、《從非傳統安全看兩岸安全戰略的演變與展望》、《中東情勢暨國防安全專書》,及《富陽隨筆第一~三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