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在最後一哩路 「安寧照顧」協助病人與家屬身心靈做好準備

Heho健康網/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9.09.17 10:30

位於台中市南屯區的林新醫院,2011年開始組成安寧療護團隊,提供在地民眾安寧居家與共照服務,他們珍惜每一段有緣相遇的生命,盡力讓生死兩相安。

「我是來幫你按摩的!」林新醫院安寧共同照護護理師蔡佩姍,親切地詢問病人有沒有哪裡不舒服,以純熟的按壓技巧為病人進行舒適護理,舒緩病人因病況所造成的身體不適,病人原本惴惴不安的心情因身體舒緩獲得了放鬆,甚至在最後詢問她:「你明天什麼時候會再來?」

面對初次接觸「安寧」的病人時,安寧療護團隊往往會省略自己的職稱介紹:「我是癌症個管師,來看看你有沒有哪裡不舒服?」「我是緩和護理師,我來幫你按摩水腫的地方喔!」他們不介意職銜的正確與否,對於病人的冷漠抗拒也不退縮,只希望在病人生命的最終旅途上,能盡自己的力量提供照護並撫慰家屬。

面對生命未知的恐懼時 沉默與傾聽的重要

圖片來源:安寧照顧基金會授權使用

當安寧療護團隊初次照會時,病人最常問的問題便是:「我還能活多久?」對於許多民眾而言,「安寧」是一個有些陌生又遙遠的名詞,一旦近及眼前,往往已是病況到了臨終之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無奈地接受安寧療護,讓病人對於安寧療護團隊的到來抱持著戒慎恐懼的心情。

面對病人對未知的恐懼與憂傷時,蔡佩姍會溫和地反問:「你在擔心什麼嗎?」將傾訴的話語權轉回給病人,讓他們主動說出內心的不安與徬徨。她坦言,許多問題,直到現在她還是沒有正確的答案,只是在陪伴著每一段生命走完最後的過程中,讓她逐漸學會了「沉默」與「傾聽」的重要。

她表示,有些病人甚至會問她:「好,妳要告訴我什麼?」冷靜的語氣,彷彿等待著團隊宣判死期何時來臨,這時她會微笑地告訴病人:「我沒有要告訴你什麼,那你有沒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呢?」

「其實面對安寧的病人,他們最需要的,除了緩解身上的疼痛之外,就是能有一個人可以好好聽他們說話。」從林新醫院開始試辦安寧居家服務時,便成為團隊創始元老的安寧居家護理師廖怡君表示,生病是一件孤獨的事情,病人對自身病況、家屬,以及未知的恐懼,在先前可能因為治療的希望而壓抑住,當積極治療已無效,需要銜接安寧療護時,讓許多病人的希望瞬間崩解,除了接受自己即將面對死亡的事實,之前獨自忍受的病痛以及不安,瞬間成了無處可宣洩的壓力。

「我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拉一張椅子坐下來,開始與病人聊天。」廖怡君說,在她近20年的安寧療護工作中,不僅僅是別人所認為的「幫助」病人,其實很多時候病人才是她們的生命導師,教會她傾聽與同理心的重要。

蔡佩姍也說到:「我覺得很幸運的是,因為這份工作,我們還不用親身經歷生命的離開,卻因而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每一位願意在生命終點前,展開心胸傾訴自己生命歷程的病人,都將他們的生命故事化為豐沛的能量,滋養著整個安寧團隊。

溫暖地承接生命離去的哀傷

圖片來源:安寧照顧基金會授權使用

屬於區域型教學醫院的林新醫院,安寧療護團隊成員僅有4名,醫師、居家、共照護理師、社工師各1位,收案數與大醫院相較並不多,但他們盡力以最好的品質與最確實的速度,服務每位有需求的病人。

「我常安慰因人力受限,無法幫助更多病人,而感到沮喪的同仁說:只要能夠盡心照顧一位病人,對這位病人而言,我們就是百分百了。」廖怡君表示。

也因為團隊不大,在溝通速度以及病人狀況的掌握上可相對迅速確實,各科門診、病房如果注意到病人需要安寧療護介入時會及時通知團隊,團隊也會即刻前去評估或提供協助。

當然,也有短時間內還無法接受安寧療護的病人,此時團隊能做的便是積極提供安寧資訊,並保持與病人的關係,以便隨時介入協助。曾有一位癌症病人經常反覆入院,但每次住院的時間皆相當短暫,病人不願意待在醫院,希望能盡快返家。在住院的過程中,病房護理師注意到他有相當急迫的安寧療護需求,但總是婉拒協助,因而將病人資訊轉知安寧療護團隊,當蔡佩姍前往照會時,不斷地將居家護理師廖怡君的名片塞給病人太太,並請他們如有需要一定要打電話聯絡。

「幸好在她需要的時候,我的名片還在。」回想到這個案例時,廖怡君仍不無感慨地表示。

屢次塞名片後的一天晚上,病人突然在家休克,獨自照顧先生的太太此時慌了手腳,當下才意識到:「如果先生忽然走了怎麼辦?誰能來幫助我?」雖然病人很快就自行甦醒,但也讓太太體會到她亟需安寧療護的支援,因此找出廖怡君的名片聯絡其進行安寧居家訪視。

廖怡君在接到電話後立即偕同醫師前往訪視,在病人出現臨終現象到往生短短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中,抓緊時間探訪了2次。面對不想讓太太以外之人碰觸的病人,笑稱自己比較「厚臉皮」的她,在探視時主動挽起袖子清潔病人的顏面:「大哥,不要讓你太太這麼辛苦啦,讓我來幫你換一下藥、刮一下鬍子喔!」幫他做完舒適護理後,她還不忘稱讚病人:「大哥,謝謝你讓我幫你服務喔,這樣不是很舒服嗎,帥多了!」

第二次探視不久後,病人便於家中往生了,而他太太相當感謝安寧療護團隊在最後及時的協助,不僅提供專業醫療照顧、協助打理先生因久病無力顧及的顏面和身體清潔,保持他的舒適和尊嚴外,也與她討論先生臨終事宜,同時提供心靈撫慰,溫暖地承接她的恐慌無助。

「我要下班了」 人生旅程中最後的準備

圖片來源:安寧照顧基金會授權使用

比起安寧病房或者居家安寧,廖怡君坦言,安寧共同照護的工作其實來得更加辛苦。安寧病房或居家的病人,往往已經度過心理及生理上「接受病況」的第一階段,而共照不僅需要與病人及其家屬好好說明安寧療護,更需要細緻溝通病人對醫療照護或善終的期待,同時需要與原醫療團隊針對醫療處置進行討論。在這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安寧療護觀念與傳統積極治療的看法不同,包含轉介的時間點、止痛藥施打的劑量等觀念產生衝突,需要花費更大的心力去溝通應對。

她舉林新醫院剛投入安寧療護時的第一位轉介個案為例說道,原主治醫生起初對於安寧療護抱持保留的態度,但在兩個團隊共同照護的過程中,原主治醫師看到安寧團隊的用心與細膩,及病人最真實的感受及回饋,因而徹底改變他對安寧療護的看法,現在甚至成為全院安寧轉介率最高的醫生。

而轉介的時間點是安寧療護的關鍵,病人及家屬與原醫療團隊通常已建立深厚的醫病關係,能否順利轉介安寧,有賴於原醫療團隊的溝通,以及明確、充分的病情告知。蔡佩姍表示:「我們希望病人進到安寧療護的時程能更往前推一些,及早轉介,讓我們有更足夠的時間,協助病人與家屬在身心靈上都做好準備。」

即使安寧療護觀念在台灣已推行多年,但轉介安寧的時間點仍有再往前推進的空間,因此當她發覺病人亟需安寧療護,且臨終症狀已出現,但還沒「準備」好時,她經常會花上一整天的時間陪伴在病床旁,協助病人與家屬在面對生命旅程結束時,不致於慌亂失措。

「我要下班了;我要把他交還給你們,我相信你們會做得很好。」當蔡佩姍認為一切都準備好了時,她會溫柔地告訴家屬。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遇到生命課題的考驗,在一般的醫病關係當中,家屬會認為將病人「託付」給醫護團隊,但她認為,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當她協助病人與家屬做好準備了,便能慎重地將病人「交還」給對其而言最重要的家屬。

生死,至此方能兩相安。

圖片來源:安寧照顧基金會授權使用

作者 / 梁雯晶 圖 / 林新醫療社團法人林新醫院安寧療護團隊

※本文授權自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原文見此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歷經生命的洗禮 許我如風一樣自在

方念華專訪-平靜做好道別的準備 晴天總會到來

吳若權專訪-從日常生活中實踐安寧意義 為生命做最好的安排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