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楊泰順看台灣》民調透露的國民黨警訊

優傳媒/ 2019.09.02 00:05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圖/翻攝自韓國瑜臉書)

 

作者/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去年九合一選舉前,台灣競爭力論壇曾委託全國公信力民調公司進行了多場選情調查。選舉結果顯示,多數公布的統計資料具有相當高的預測性,論壇執行長謝明輝還因此洋洋得意,表示藉此賭贏了不少飯局。七月中開始,該論壇又針對2020年的大選,進行持續性的選情調查。由於去年準確度達標,且該論壇持續進行每兩周一次的調查,也使得觀察者有機會檢視民意的趨勢與事件的影響,筆者對該民調的發布,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關注。

 

根據該論壇在8月28日所公布的全國性民調資料,在蔡韓郭三腳督的競爭下,蔡英文以33%的支持度,領先韓國瑜的32%,與郭台銘的22.4%,蔡韓差距相當有限。但若併同該論壇在8日與21日公布的另兩次民調觀察,有些趨勢便相當值得藍營警惕。

 

部分媒體報導,韓國瑜的支持度在過去兩周大幅下滑,蔡英文則強勢挺升,兩者差距甚至擴大到17個百分點,但此一現象並未出現在此次論壇的調查。根據論壇報告(參見下表),8日的民調顯示韓的支持度為30.3%,蔡為28.6%,與剛公布的結果比較,韓還小升1.6個百分點,並無下滑跡象;但由於蔡強勢上升4.5個百分點,超前韓國瑜;郭則小跌1.5個百分點。蔡穩定爬升,韓郭原地踏步,此一趨勢若能持續,蔡贏得連任的可能性不低。

 

受訪者的候選人支持度


若將候選人的支持度與政黨傾向併同觀察,背後便似乎有些故事值得省思。根據民調,承認有國民黨傾向的為30.9%,民進黨為25.7%,時力黨3.4%,民眾黨5.7%,中立者32.1%。比較前兩次調查,國民黨認同度有萎縮的跡象,民進黨則微幅上揚,時力黨或許因最近內部的齟齬,認同度下降到幾乎泡沫,至於新成立的民眾黨,一個月來並無認同度的成長。最值得注意的,是表示沒有政黨傾向的選民,大幅增加了7.5%。

 

受訪者的政黨傾向


認同國民黨的比例下跌幅度大於支持韓國瑜比例的變動,雖然差距不大,但說明了韓的支持者仍屬穩定,國民黨的認同者則顯得有些動搖。韓透過黨內有史以來最透明公開的初選程序獲得提名後,先有黨內知名人士陳宏昌與楊秋興炮火猛攻,後有落敗的郭台銘動作頻頻,黨認同者看在眼裡難免感到痛心,這應該是國民黨認同度在一個月內流失近4趴的主因。由於其他政黨的認同度並未同時上升,失望的國民黨認同者似乎只是轉採中立立場,而未改投其他政黨,這或許說明了中立受訪者比例增加,而新成立的民眾黨卻紋風不動的原因。

 

認同民進黨的比例低於支持蔡英文的比例近7.4個百分點,說明了「喜樂島聯盟」與「一邊一國行動黨」在過去一個月的成立,或許分散了對民進黨的認同,但如同舊有的台聯黨一般,這些政黨仍然矢志支持蔡英文。由於有台獨理念的支撐,綠營的向心力明顯大於藍營,故而就算蔡英文政績不佳,綠營人士仍然含血含淚的支持。藍營人士似乎獨立性較強,就算是認同國民黨的受訪者,對韓國瑜的支持度也只有77.7%,低於民進黨認同者支持蔡英文的84.7%。換言之,蔡英文支持度提升,並非因為爭取到新的認同,而是民進黨傳統支持者的凝聚。

 

一般認為郭台銘的支持者屬於「知識藍」與「經濟選民」,他們又是否可能不離不棄的幫郭「爭取台灣的第三條路」?以民調數字來看機會不大,郭就算「中秋起義」,恐怕也只能如中秋煙火般的燦爛過後雲消霧散。知識藍與經濟選民的特質在於理性思考,而這個族群也最容易選擇棄保以避免最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否則何以被稱為「理性」?若以大台北基隆地區選民、30-49歲選民、與專科以上學歷做為知識藍或經濟選民的指標,則不難發現棄保已在逐漸醞釀中,因為上述三次的民調顯示,這三類選民對郭的支持度均有下滑跡象。

 

綠營顯然希望郭能參選,因為經濟選民與傳統藍營支持者有高度的重疊,郭參選可以分裂藍營的選票。但郭參選後由於缺乏基層組織,必會大量撒錢進行文宣行銷,而最容易受到文宣影響的,常常是「跟著感覺走」的年輕選民。弔詭的是,年輕選民正是蔡英文最大的票倉,拱郭出來選豈不形同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作者簡介

楊泰順,1987年獲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政治學博士,師事選擇學派大師Ostrom夫婦,博士論文於1989年被美國政治學會推舉為該年度全美政治思想類最佳博士論文。其後返國於國立政治大學任教。

1994年當選省議員,1998年底因政府推動精省離開政壇,於次年進入文大政治系及政治研究所任教,自此以公共知識份子為職志,在各媒體撰稿介紹正確的民主政治理念。著有《到憲政之路》、《民主與社會》、《建立遊說活動管理制度之研究》、《利益團體政治》、《被誤解的國會》、《國會政治解析》等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