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青少年第一口檳榔 超過7成來自親友

慈善新聞網/TCnews慈善新聞網 2019.07.27 10:45

撰文/衛福部、花蓮慈濟醫學中心、TC NEWS新聞中心編輯整理
攝影/黃平禮、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提供

依據衛生福利部107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5年癌症登記資料,口腔癌位居國人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5位,每年約有7千名新發生個案、3千人死於口腔癌,口腔癌患者中多有嚼檳榔習慣中九成與嚼食檳榔有關,若同時嚼食檳榔、抽菸、喝酒者,罹患口腔癌機率更是一般人的123倍。

花蓮慈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副院長指出,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通稱口腔癌,臺灣地區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菸、酒、檳榔是造成口腔癌的常見因子,預防口腔癌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不嚼檳榔、不吸菸、不喝酒。有嚼檳或吸菸者,應定期接受篩檢,若有病變及早治療。

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另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7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首次嚼檳榔的來源為家人(國中:45.5%;高中職:29.1%)及朋友(國中:30.3%;高中職:52.1%)佔了7-8成,嚼檳榔的原因則多為好奇;而有嘗試過的國中生,近6成第一次嚼檳榔是在11歲以前,也就是小學階段就嘗試嚼檳榔了。

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指出,檳榔為一級致癌物,嚼檳榔更是造成罹患口腔癌的主因,兒童及青少年階段是建立健康行為模式的關鍵時期,當青少年因好奇第一次接受家人或朋友影響嘗試嚼檳榔時,便已埋下健康危害的種子,鑒於國內研究顯示,嚼檳榔者相較於未嚼檳榔者,使用非法藥物的比率高達15倍,因此拒絕因好奇而嘗試第一口檳榔很重要!

慈濟基金會深入社區宣導口腔癌防治,積極和民間社團如陽光基金會合作,邀請病友、家屬及社區民眾參加,也持續將無檳、無菸觀念落實進社區與校園,針對孩童教育,幫助孩童自小養成健康觀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